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构建全国“一张网”,着力打造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先看一组对比:根据福建公布的一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快递员”“营销员”等岗位需求缺口较大,而“会计专业人员”等工种的市场登记缺口为负数。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正一负的反差,深刻折射出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那么,在求职就业环节,如何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信息畅通是关键。
这样的场景已不鲜见,求职者打开手机程序,轻触屏幕,岗位信息一目了然;企业依托“AI面试官”,可同时开展跨地域、大批量的线上面试;劳动者接受“订单式”技术培训,结课后可直接定向输送至企业上岗。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人力资源服务业架起一条“高速路”,让双方更快更精准地实现“双向奔赴”。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完备的就业公共服务有利于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提升职业技能、畅通劳资沟通渠道,进而优化就业市场生态。
近年来,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从2018年的《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再到2024年的《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持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体制机制基础。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99万家,从业人员105.8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