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开盒”戾气,平台守土有责

2025-05-29 07:12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点名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落实各项任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这一通知释放出鲜明信号:扫除“开盒”戾气,平台守土有责。

近年来,“开盒挂人”式网络暴力屡禁难止。部分网友一言不合就“开盒”,肆意曝光公民隐私信息,还毫无底线地骚扰、谩骂、诋毁他人。惨遭“开盒”的受害者,往往陷入逃无可逃的境地。即便关掉手机、退出社交平台,亲戚朋友还是会收到骚扰信息;即便身边人知道网传为无稽之谈,但在更大社交范围内自己已经“社死”,又无法自证;甚至有网友以暴制暴、“开盒”还击对方,从受害者变为网暴者。这个“潘多拉魔盒”开出的只有戾气,既漠视道德底线、破坏公序良俗,也污染网络生态、触及法律红线,社会各界一直呼吁,魔盒必须锁紧、打开的必须关上。

为避免网络戾气成伤人利器,监管和执法部门一直在“关盒”。之所以屡关屡开,一个重要原因,是“开盒”黑色产业链藏匿于各大平台——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海外平台获取公民隐私信息,“二道贩”则想方设法“打广告”、做宣传,寻找有“开盒”需求的用户。“开盒”者气焰嚣张,也是因为有平台可以依托,比如可在社交平台建立聊天群组,把受害者隐私信息、侮辱性文案等发给“同好”扩散,并在群里交流“作恶经验”。而受害者却难以通过平台主张权利,在已泄露的隐私和铺天盖地的谩骂前往往束手无策。“开盒”乱象愈演愈烈,与平台的放任和纵容脱不了干系。

戾气之盒若不关闭,屏幕前的你我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平台若不担责,肆意妄为的“开盒挂人”,怎能销声匿迹?中央网信办印发的通知,亮点即在明确平台在整治“开盒”工作中应负的责任。督促网站平台深入清理诱导网民跟进泄露隐私、借机进行攻击谩骂等内容;清理教授、买卖或者提供“开盒”方法、教程和服务等信息内容;对于组织煽动“开盒”、提供“开盒”服务等账号、群组,一律予以关闭或者解散;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网民投诉举报,最大限度帮助网民防范和处置“开盒”问题风险;执法部门打击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平台必须配合。也就是说,平台不能再置身事外,甚至沦为“开盒”乱象的温床。在日前的整治行动中,已有3家大型网站平台受到处罚,更多平台当引以为戒。

整治“开盒”乱象,线上线下都得形成闭环。各大平台必须当好“守门人”,主动担起“防”“惩”“治”的责任,防止戾气再从盒子里溢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扫除“开盒”戾气,平台守土有责

2025年05月29日 07:12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点名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落实各项任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这一通知释放出鲜明信号:扫除“开盒”戾气,平台守土有责。

近年来,“开盒挂人”式网络暴力屡禁难止。部分网友一言不合就“开盒”,肆意曝光公民隐私信息,还毫无底线地骚扰、谩骂、诋毁他人。惨遭“开盒”的受害者,往往陷入逃无可逃的境地。即便关掉手机、退出社交平台,亲戚朋友还是会收到骚扰信息;即便身边人知道网传为无稽之谈,但在更大社交范围内自己已经“社死”,又无法自证;甚至有网友以暴制暴、“开盒”还击对方,从受害者变为网暴者。这个“潘多拉魔盒”开出的只有戾气,既漠视道德底线、破坏公序良俗,也污染网络生态、触及法律红线,社会各界一直呼吁,魔盒必须锁紧、打开的必须关上。

为避免网络戾气成伤人利器,监管和执法部门一直在“关盒”。之所以屡关屡开,一个重要原因,是“开盒”黑色产业链藏匿于各大平台——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海外平台获取公民隐私信息,“二道贩”则想方设法“打广告”、做宣传,寻找有“开盒”需求的用户。“开盒”者气焰嚣张,也是因为有平台可以依托,比如可在社交平台建立聊天群组,把受害者隐私信息、侮辱性文案等发给“同好”扩散,并在群里交流“作恶经验”。而受害者却难以通过平台主张权利,在已泄露的隐私和铺天盖地的谩骂前往往束手无策。“开盒”乱象愈演愈烈,与平台的放任和纵容脱不了干系。

戾气之盒若不关闭,屏幕前的你我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平台若不担责,肆意妄为的“开盒挂人”,怎能销声匿迹?中央网信办印发的通知,亮点即在明确平台在整治“开盒”工作中应负的责任。督促网站平台深入清理诱导网民跟进泄露隐私、借机进行攻击谩骂等内容;清理教授、买卖或者提供“开盒”方法、教程和服务等信息内容;对于组织煽动“开盒”、提供“开盒”服务等账号、群组,一律予以关闭或者解散;设置涉“开盒”举报快速入口,及时核实网民投诉举报,最大限度帮助网民防范和处置“开盒”问题风险;执法部门打击泄露、盗取、贩卖个人信息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等行为,平台必须配合。也就是说,平台不能再置身事外,甚至沦为“开盒”乱象的温床。在日前的整治行动中,已有3家大型网站平台受到处罚,更多平台当引以为戒。

整治“开盒”乱象,线上线下都得形成闭环。各大平台必须当好“守门人”,主动担起“防”“惩”“治”的责任,防止戾气再从盒子里溢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