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督促各地网信部门、各网站平台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同时,点名要求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百度、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豆瓣等多家重点网站平台,对照通知落实各项任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开盒”乱象。这一通知释放出鲜明信号:扫除“开盒”戾气,平台守土有责。
近年来,“开盒挂人”式网络暴力屡禁难止。部分网友一言不合就“开盒”,肆意曝光公民隐私信息,还毫无底线地骚扰、谩骂、诋毁他人。惨遭“开盒”的受害者,往往陷入逃无可逃的境地。即便关掉手机、退出社交平台,亲戚朋友还是会收到骚扰信息;即便身边人知道网传为无稽之谈,但在更大社交范围内自己已经“社死”,又无法自证;甚至有网友以暴制暴、“开盒”还击对方,从受害者变为网暴者。这个“潘多拉魔盒”开出的只有戾气,既漠视道德底线、破坏公序良俗,也污染网络生态、触及法律红线,社会各界一直呼吁,魔盒必须锁紧、打开的必须关上。
为避免网络戾气成伤人利器,监管和执法部门一直在“关盒”。之所以屡关屡开,一个重要原因,是“开盒”黑色产业链藏匿于各大平台——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海外平台获取公民隐私信息,“二道贩”则想方设法“打广告”、做宣传,寻找有“开盒”需求的用户。“开盒”者气焰嚣张,也是因为有平台可以依托,比如可在社交平台建立聊天群组,把受害者隐私信息、侮辱性文案等发给“同好”扩散,并在群里交流“作恶经验”。而受害者却难以通过平台主张权利,在已泄露的隐私和铺天盖地的谩骂前往往束手无策。“开盒”乱象愈演愈烈,与平台的放任和纵容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