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要跟得上全民健身脚步

2025-05-28 07:20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不少小区都安装了公共健身器材。据本报报道,其中一些健身器材使用率并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特别是老人健身习惯和需求。有的局促“耍不开”,有的落灰成摆设。由于喜欢压腿的老人多,不少器材功能已被“改造”,乒乓球台、单人腹肌架等,都被老人用来压腿……

好好的健身器材不受待见,不同居民有不同的“槽点”。“小老人”认为漫步机、伸背器等器材,健身强度欠佳;“老老人”觉得应该多设置一些具备拉伸、按摩功能的健身器材。乒乓球爱好者抱怨球台周边空间太局促,施展不开;临近居民楼里的住户则投诉,打球的噪声扰民。还有不少居民直言,这么多年过去了,健身器材基本上还是老几样,既没新鲜感,对年轻人和孩子更没有吸引力。

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健身需求不同,年轻人希望“上强度”,“小老人”想要出出汗,“老老人”只想按按摩。健身器材众口难调,是没有跟上老龄化时代的步伐、没有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要是完全按照居民意愿来挑健身器材,社区、物业等显然力不从心;要在每片空地都放上健身器材,也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不少社区内健身器材难以更新、现有器材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从1998年试点到2001年大规模推广,北京的户外健身器材如今遍布小区和公园。居民“家门口的健身房”是有了,但离“优”还有一段距离。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器材,不得已自创“万物皆可压腿”的使用方法,既难达到健身效果,又容易摔倒受伤;健身一旦扰民,也会给邻里关系埋下隐患;健身器材选的地段不好,难免成摆设,造成资源浪费。健身器材建设关乎居民健康权益,更是社区治理温度的试金石,不能因为需求多元和资源有限间的矛盾就前功尽弃,甚至变成“弃”材。

安装健身器材,就是要让居民实实在在“用得上”、“玩得转”。《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及,到2025年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供需有效对接。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日前印发《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要求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建设。也就是说,健身器材应“进退得宜”,既跟得上居民的健康需求,也守得住老人的安全底线;既能让居民“近”享,也能让小区住户“静”享。平衡居民的各项需求,就是健身器材从“有”到“优”的关键。

全民健身,不分男女老少;健身器材,理应全民皆宜。健身器材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尺,是全民健身理念从深入人心到身体力行的民生大事,必须呼应更多居民需求,跟得上城市发展,跟得上全民健身的脚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健身器材要跟得上全民健身脚步

2025年05月28日 07:20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北京不少小区都安装了公共健身器材。据本报报道,其中一些健身器材使用率并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特别是老人健身习惯和需求。有的局促“耍不开”,有的落灰成摆设。由于喜欢压腿的老人多,不少器材功能已被“改造”,乒乓球台、单人腹肌架等,都被老人用来压腿……

好好的健身器材不受待见,不同居民有不同的“槽点”。“小老人”认为漫步机、伸背器等器材,健身强度欠佳;“老老人”觉得应该多设置一些具备拉伸、按摩功能的健身器材。乒乓球爱好者抱怨球台周边空间太局促,施展不开;临近居民楼里的住户则投诉,打球的噪声扰民。还有不少居民直言,这么多年过去了,健身器材基本上还是老几样,既没新鲜感,对年轻人和孩子更没有吸引力。

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健身需求不同,年轻人希望“上强度”,“小老人”想要出出汗,“老老人”只想按按摩。健身器材众口难调,是没有跟上老龄化时代的步伐、没有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要是完全按照居民意愿来挑健身器材,社区、物业等显然力不从心;要在每片空地都放上健身器材,也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不少社区内健身器材难以更新、现有器材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从1998年试点到2001年大规模推广,北京的户外健身器材如今遍布小区和公园。居民“家门口的健身房”是有了,但离“优”还有一段距离。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器材,不得已自创“万物皆可压腿”的使用方法,既难达到健身效果,又容易摔倒受伤;健身一旦扰民,也会给邻里关系埋下隐患;健身器材选的地段不好,难免成摆设,造成资源浪费。健身器材建设关乎居民健康权益,更是社区治理温度的试金石,不能因为需求多元和资源有限间的矛盾就前功尽弃,甚至变成“弃”材。

安装健身器材,就是要让居民实实在在“用得上”、“玩得转”。《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及,到2025年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供需有效对接。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日前印发《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要求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建设。也就是说,健身器材应“进退得宜”,既跟得上居民的健康需求,也守得住老人的安全底线;既能让居民“近”享,也能让小区住户“静”享。平衡居民的各项需求,就是健身器材从“有”到“优”的关键。

全民健身,不分男女老少;健身器材,理应全民皆宜。健身器材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尺,是全民健身理念从深入人心到身体力行的民生大事,必须呼应更多居民需求,跟得上城市发展,跟得上全民健身的脚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