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外卖平台要经得起合规与监管双重考验

2025-05-28 0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现阶段外卖平台问题集中暴露,说到底是发展中的烦恼。监管不是要给行业泼冷水,而是为了以规范促进更好发展,就像给高速奔跑的外卖行业系上安全带。不要借此唱衰、否定平台的努力及行业发展的势头。

外卖“三巨头”最近被频繁点名。5月22日,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对京东外卖平台展开行政约谈。前不久,海南澄迈县相关职能部门、山东滨州惠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约谈了美团、饿了么。自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之后,短短10天,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又进行了至少3次公开约谈外卖平台企业,形成联动态势。

自上而下的约谈,对应的是外卖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格局。自今年2月份正式宣布进军外卖赛道后,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接近甚至超过2000万单;5月26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已超4000万单。作为守擂方,美团也表示,“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然而,10天内4次被监管部门点名,凸显外卖行业规范整治的紧迫性。从约谈内容来看,平台问题集中于强制“二选一”、低价恶性竞争、商家资质公示不全、食品安全漏洞等,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折射出激烈竞争中的外卖平台正面临合规与监管的双重考验。

外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便捷不能以牺牲安全与公平为代价。随着外卖大战继续,各平台尤其是后起的平台会以更快速度、更大范围扩张。“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俗语,透露出人们对快速发展下商品质量的担忧。外卖跟“萝卜”一样,带着“泥”可不行。监管就是帮“萝卜”去泥的。

外卖是个典型的三边市场,平台一边连接着商家,另一边连接着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庞大的平台和分散的亿万消费者都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一方,商家到底靠不靠谱、干不干净,平台和消费者都不一定清楚。有些商家还会利用平台规则漏洞,通过刷好评等手段提升自己的排名和口碑,由此带来的信任危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威胁平台长期发展。

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外,由监管部门、消费者、骑手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也要起到助攻作用。平台可简化举报流程,对消费者和骑手的有效反馈给予奖励,调动大家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现阶段外卖平台问题集中暴露,说到底是发展中的烦恼。监管不是要给行业泼冷水,而是为了以规范促进更好发展,就像给高速奔跑的外卖行业系上安全带,该踩刹车的时候提醒减速,该打方向的时候帮忙校准轨道。不要误解监管的意图,更不要借此唱衰、否定平台的努力及行业发展的势头。

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巨大,但外卖背后的即时零售市场更大。如果平台能在科技赋能或情绪价值等层面开拓新玩法、新模式,遐想空间就会更大,而这也是平台擅长的事情。毕竟,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早就不止于吃饱,还要吃好、玩好,谁能抓住这个趋势,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外卖平台要经得起合规与监管双重考验

2025年05月28日 06: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现阶段外卖平台问题集中暴露,说到底是发展中的烦恼。监管不是要给行业泼冷水,而是为了以规范促进更好发展,就像给高速奔跑的外卖行业系上安全带。不要借此唱衰、否定平台的努力及行业发展的势头。

外卖“三巨头”最近被频繁点名。5月22日,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对京东外卖平台展开行政约谈。前不久,海南澄迈县相关职能部门、山东滨州惠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约谈了美团、饿了么。自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之后,短短10天,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又进行了至少3次公开约谈外卖平台企业,形成联动态势。

自上而下的约谈,对应的是外卖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格局。自今年2月份正式宣布进军外卖赛道后,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接近甚至超过2000万单;5月26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已超4000万单。作为守擂方,美团也表示,“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然而,10天内4次被监管部门点名,凸显外卖行业规范整治的紧迫性。从约谈内容来看,平台问题集中于强制“二选一”、低价恶性竞争、商家资质公示不全、食品安全漏洞等,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折射出激烈竞争中的外卖平台正面临合规与监管的双重考验。

外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便捷不能以牺牲安全与公平为代价。随着外卖大战继续,各平台尤其是后起的平台会以更快速度、更大范围扩张。“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俗语,透露出人们对快速发展下商品质量的担忧。外卖跟“萝卜”一样,带着“泥”可不行。监管就是帮“萝卜”去泥的。

外卖是个典型的三边市场,平台一边连接着商家,另一边连接着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看似庞大的平台和分散的亿万消费者都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一方,商家到底靠不靠谱、干不干净,平台和消费者都不一定清楚。有些商家还会利用平台规则漏洞,通过刷好评等手段提升自己的排名和口碑,由此带来的信任危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威胁平台长期发展。

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除了平台要承担主体责任外,由监管部门、消费者、骑手形成“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也要起到助攻作用。平台可简化举报流程,对消费者和骑手的有效反馈给予奖励,调动大家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现阶段外卖平台问题集中暴露,说到底是发展中的烦恼。监管不是要给行业泼冷水,而是为了以规范促进更好发展,就像给高速奔跑的外卖行业系上安全带,该踩刹车的时候提醒减速,该打方向的时候帮忙校准轨道。不要误解监管的意图,更不要借此唱衰、否定平台的努力及行业发展的势头。

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巨大,但外卖背后的即时零售市场更大。如果平台能在科技赋能或情绪价值等层面开拓新玩法、新模式,遐想空间就会更大,而这也是平台擅长的事情。毕竟,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早就不止于吃饱,还要吃好、玩好,谁能抓住这个趋势,谁就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