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式”扣费,平台信誉何在

2025-05-23 06:30 来源:北京晚报

骑行结束关锁后仍被系统通知“数小时未锁车”,免费时长内的骑行却“被超时”扣钱,骑行优惠卡是次卡还是月卡模糊不清……据新华社报道,不少用户使用共享单车遭遇平台“开盲盒式”扣费。平台扣的虽是“小钱”,却给用户添了大堵。

中消协日前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开盲盒式”扣费的重灾区还有共享充电宝。一些消费者归还充电宝后,系统未能及时终止订单,导致持续计费。此外,有的共享充电宝同区域、不同门店收费标准不同。其他消费领域同样暗藏扣费陷阱。比如明明没打车,却遭平台收取打车费;没接到扣费通知,却被平台自动续费……接到投诉,平台要么推称是系统问题,要么道歉后照扣不误,要么干脆装聋作哑。

不少用户质疑,平台“开盲盒式”扣费,不是技术不力、考虑不周,而是精准拿捏用户心理,将其作为侵害用户利益的套路。如果真是系统缺陷,怎么每次都是多收钱,没一次多返钱?如果平台真能知错就改,哪还有那么多用户接二连三地踩同一个坑?由于平台设定的扣费条款等表述比较专业,用户一般不会逐条查看。再加上信任平台,用户大多直接付款,甚至开通免密支付自动划钱。即便用户发现平台算的账不对,也懒得或没有精力为几块十几块的“小钱”计较;偶有较真的,往往因为投诉无果、举证艰难等无奈作罢。从复杂化条款到多扣“小钱”,再到对用户投诉置若罔闻,平台仿佛患上“听力障碍”。

“开盲盒式”扣费或许是精明的变现手段,一笔笔“小钱”,可以积少成多;但让消费者闹心,就很难说是聪明的商业谋划。“为了几块、十几块钱,要打很多个客服电话,有时还退不回来,还会担心不知道哪次又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一次次留下坏印象,最终会用脚投票。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踩的雷转眼就可能出现在“吐槽帖”中;平台在用户身上薅的每根羊毛,早晚成为射向自身的“回旋镖”。

平台老念叨用户思维,其实用户思维很简单:少给用户埋坑,多给服务提质。守法是经营的底线,平台应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对收费条款等自查自纠,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诚信是营商的基石,平台要真正把顾客当上帝,靠服务品质说话,拿收费透明度博好感,用实际行动优化消费体验。当然,职能部门也要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逐渐缩小监管盲区等,倒逼平台主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让用户放心的消费环境。

用户付费如开盲盒,注定是吃亏的一方;处心积虑设置“扣费盲盒”,平台未必就是赢家。总想着揩用户的油,怎么可能长远发展;为蝇头小利设机关,平台的信誉迟早会被扣光。“钱小”事大,共享平台扣费,莫再因小失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盲盒式”扣费,平台信誉何在

2025年05月23日 06:30   来源:北京晚报   李霞

骑行结束关锁后仍被系统通知“数小时未锁车”,免费时长内的骑行却“被超时”扣钱,骑行优惠卡是次卡还是月卡模糊不清……据新华社报道,不少用户使用共享单车遭遇平台“开盲盒式”扣费。平台扣的虽是“小钱”,却给用户添了大堵。

中消协日前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开盲盒式”扣费的重灾区还有共享充电宝。一些消费者归还充电宝后,系统未能及时终止订单,导致持续计费。此外,有的共享充电宝同区域、不同门店收费标准不同。其他消费领域同样暗藏扣费陷阱。比如明明没打车,却遭平台收取打车费;没接到扣费通知,却被平台自动续费……接到投诉,平台要么推称是系统问题,要么道歉后照扣不误,要么干脆装聋作哑。

不少用户质疑,平台“开盲盒式”扣费,不是技术不力、考虑不周,而是精准拿捏用户心理,将其作为侵害用户利益的套路。如果真是系统缺陷,怎么每次都是多收钱,没一次多返钱?如果平台真能知错就改,哪还有那么多用户接二连三地踩同一个坑?由于平台设定的扣费条款等表述比较专业,用户一般不会逐条查看。再加上信任平台,用户大多直接付款,甚至开通免密支付自动划钱。即便用户发现平台算的账不对,也懒得或没有精力为几块十几块的“小钱”计较;偶有较真的,往往因为投诉无果、举证艰难等无奈作罢。从复杂化条款到多扣“小钱”,再到对用户投诉置若罔闻,平台仿佛患上“听力障碍”。

“开盲盒式”扣费或许是精明的变现手段,一笔笔“小钱”,可以积少成多;但让消费者闹心,就很难说是聪明的商业谋划。“为了几块、十几块钱,要打很多个客服电话,有时还退不回来,还会担心不知道哪次又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一次次留下坏印象,最终会用脚投票。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踩的雷转眼就可能出现在“吐槽帖”中;平台在用户身上薅的每根羊毛,早晚成为射向自身的“回旋镖”。

平台老念叨用户思维,其实用户思维很简单:少给用户埋坑,多给服务提质。守法是经营的底线,平台应严格对照法律法规对收费条款等自查自纠,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诚信是营商的基石,平台要真正把顾客当上帝,靠服务品质说话,拿收费透明度博好感,用实际行动优化消费体验。当然,职能部门也要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逐渐缩小监管盲区等,倒逼平台主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让用户放心的消费环境。

用户付费如开盲盒,注定是吃亏的一方;处心积虑设置“扣费盲盒”,平台未必就是赢家。总想着揩用户的油,怎么可能长远发展;为蝇头小利设机关,平台的信誉迟早会被扣光。“钱小”事大,共享平台扣费,莫再因小失大。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