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绵阳多所学校因“学生餐与教职工餐质量悬殊”问题被推上舆论风口,引发广泛关注。据记者暗访调查,绵阳梓潼县观义初级中学的学生餐长期以土豆、白菜为主,饭菜寡淡难以下咽,学生不得不靠“老干妈”辣酱佐餐,而教职工餐却由独立厨房供应,荤素丰盛且餐标更低。(5月19日 《新京报》)
根据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确保校领导与学生“同餐同标”。然而在观义中学,陪餐却成了“面子工程”:校长仅与学生共餐几分钟便转向教职工专属餐,陪餐记录流于表面,校方甚至为教职工另设独立厨房,形成两套餐饮体系。这种“双标”操作,不仅违背了陪餐制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初衷,更让监管目的形同虚设。
“一校两餐”现象背后,是一条从采购到分配的完整腐败链条。梓潼县纪委监委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伙食费中列支其它费用”“违规发放陪餐费”问题,相关责任人通过虚报采购量、克扣学生餐标、收取供应商回扣等方式,将食堂变成个人“敛财场”。绵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刘永红指出,一顿校园餐看似仅10元左右,但极多的就餐人数和高频次的供应量让腐败金额累计惊人。
校园餐腐败的滋生,源于多重监管漏洞。其一,采购环节缺乏透明度。部分学校指定供应商长期以高于市场价供货,压缩学生餐成本形成“利益捆绑”。其二,经费管理混乱。学生伙食费被挪用列支教师加班餐、招待费,甚至虚构采购清单套取资金。其三,监督机制虚化。家长虽然被赋予知情权,但多数学校仅在校内公示菜单,并未实现采购信息网络公开,外部监督难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