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同学错过高考语文,他的人生大考已然满分

2025-05-15 07:41 来源:红网

5月10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学生姜昭鹏在赶考途中,突遇同学心梗发作,他立刻实施心肺复苏。的哥王涛连闯6个红灯,和他默契配合,成功将同学送至医院并最终获救。但姜昭鹏也因“迟到时间过长”,错过了职教高考的语文科目考试。新闻曝光后,公众热议“情况特殊能否增加一次补考”,对此,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没有接到可以补考的通知,这属于高考,正常来说高考是没有补考的,以前也没有补考先例。(5月13日 大皖新闻)

生死竞速,的哥王涛将原本15分钟的车程缩短为7分钟,为急救抢出宝贵时间,大义之举令人钦佩。姜昭鹏在同学心脏骤停的危急时刻,果断采取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与的哥王涛一起完成“教科书”式救援。接受采访时,他说“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姜昭鹏用善举诠释了“生命高于分数”,赢得社会赞誉和尊重,正如网友所言“人生考试满分”。

人们出于“好人当有好报”的常理,质疑教育部门“不允许补考”的回应太过苛刻,也是人之常情。但实际上,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一样,都是重要的升学通道,“迟到禁入”“时间不可回溯”等规则是捍卫考试公平底线的必要之举。若因个体的特殊情况破例,就会损害制度公信力。教育部多次强调,维护考试规则的权威就是守护教育公平。

的确,一边是“舍考救人”的善意,一边是社会公平的守护,如何让善意与规则共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见义勇为者不担责”,一些省市还为这个“好人条款”专门配套了奖励办法,以法律守护社会善意。例如,2023年,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致自己胸椎骨折,杭州市文明办授予其“杭州好人“称号,为其申请免费上大学名额,并给予物质奖励。但教育领域目前的规则体系,在处理这类特殊情况时,确实还存在进步空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任何特殊优待都可能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争议。反过来,“不让英雄寒心”也是广泛的社会共识。所以,建立更加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变得极为迫切。在制度设计层面,可借鉴见义勇为立法的经验,将因践行道德义务而影响考试的特殊情形纳入政策补偿范畴。探索学分置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激励措施,既体现对善举的尊重,又确保政策实施的规范性。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比如为遇到类似情况的考生启用“备用试卷”,设立“特殊考场”。这样的制度探索并非旨在破坏既有的公平原则,而恰恰是为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一种平衡与公平,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心怀善意并为社会付出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制度的“温柔以待”。

姜昭鹏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种人性光芒让人感动;而教育部门坚持规则底线,从根本上说,也是在回应和守护所有考生对教育公平的合理期待。其实我们不必非要在两者之间二选一,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好心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这既是对见义勇为者的肯定,也在无形中塑造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救同学错过高考语文,他的人生大考已然满分

2025年05月15日 07:41   来源:红网   高家千

5月10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学生姜昭鹏在赶考途中,突遇同学心梗发作,他立刻实施心肺复苏。的哥王涛连闯6个红灯,和他默契配合,成功将同学送至医院并最终获救。但姜昭鹏也因“迟到时间过长”,错过了职教高考的语文科目考试。新闻曝光后,公众热议“情况特殊能否增加一次补考”,对此,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没有接到可以补考的通知,这属于高考,正常来说高考是没有补考的,以前也没有补考先例。(5月13日 大皖新闻)

生死竞速,的哥王涛将原本15分钟的车程缩短为7分钟,为急救抢出宝贵时间,大义之举令人钦佩。姜昭鹏在同学心脏骤停的危急时刻,果断采取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与的哥王涛一起完成“教科书”式救援。接受采访时,他说“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姜昭鹏用善举诠释了“生命高于分数”,赢得社会赞誉和尊重,正如网友所言“人生考试满分”。

人们出于“好人当有好报”的常理,质疑教育部门“不允许补考”的回应太过苛刻,也是人之常情。但实际上,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一样,都是重要的升学通道,“迟到禁入”“时间不可回溯”等规则是捍卫考试公平底线的必要之举。若因个体的特殊情况破例,就会损害制度公信力。教育部多次强调,维护考试规则的权威就是守护教育公平。

的确,一边是“舍考救人”的善意,一边是社会公平的守护,如何让善意与规则共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见义勇为者不担责”,一些省市还为这个“好人条款”专门配套了奖励办法,以法律守护社会善意。例如,2023年,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致自己胸椎骨折,杭州市文明办授予其“杭州好人“称号,为其申请免费上大学名额,并给予物质奖励。但教育领域目前的规则体系,在处理这类特殊情况时,确实还存在进步空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任何特殊优待都可能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争议。反过来,“不让英雄寒心”也是广泛的社会共识。所以,建立更加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变得极为迫切。在制度设计层面,可借鉴见义勇为立法的经验,将因践行道德义务而影响考试的特殊情形纳入政策补偿范畴。探索学分置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激励措施,既体现对善举的尊重,又确保政策实施的规范性。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比如为遇到类似情况的考生启用“备用试卷”,设立“特殊考场”。这样的制度探索并非旨在破坏既有的公平原则,而恰恰是为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一种平衡与公平,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心怀善意并为社会付出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制度的“温柔以待”。

姜昭鹏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种人性光芒让人感动;而教育部门坚持规则底线,从根本上说,也是在回应和守护所有考生对教育公平的合理期待。其实我们不必非要在两者之间二选一,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好心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这既是对见义勇为者的肯定,也在无形中塑造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