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长的“花式秀”,卖力宣传后该思考的是什么

2025-04-29 08:32 来源:红网

一段时间以来,文旅局长为宣传属地旅游资源和当地文化,全副“舞”装、亲身上阵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坦而言之,为当地文旅发展不顾个人形象放下官员身份卖力地表演,这是值得敬佩的。而这样的举动也确实符合流量调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在一场局长带头的花式秀后,极可能在社交媒体中火爆出圈,在流量时代为这座城的名字争下一席之地。

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这样一场由文旅局长贡献的花式秀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其一,夸张或是惊艳的形象似乎无法与内容质量形成正比。比方说,身着奇装异服表演着流行的舞蹈动作,实现了吸引流量,但却忽视了对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的深入解读。换言之,这样的宣传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内容深度和专业性的缺乏也使得城市名字在网络空间犹如昙花一现。其二,工作应分清主次。宣传只是文旅发展的辅线战略,想要真正实现文旅事业长久健康发展,则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本土文化建设上。

毋庸置疑,盲目跟风很容易,但一时热情也许难成大事。学会长远规划,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厚积薄发,这才是文旅工作最难的点。具体而言,相较于急于利用流量红利将当地文旅事业推上舆论焦点,更重要的是汲取经验教训,整合自身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拿下良好口碑。可以说,传统的文旅模式几乎已无法和如今的高调宣传相适配,一时的流量热度可能会让当地文旅事业出现未曾有过的高潮,但一旦真实情况与宣传内容和流量热情严重脱节,那么舆论反扑会让这个高潮瞬间沦为过往泡影。

因此,各地文旅在宣传上精心准备之前,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了解再制定宣传方案,形象出彩内容也要高质。应持有一种追问,一场卖力的花式秀后,城市是被人们知道了,可然后呢?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像哈尔滨、淄博一样提供热情优质服务,能不能像荣昌一样快速反应给出优待政策?

这确乎是一个流量传播的黄金时代,宣传也从未如此容易过。但也值得警惕,当形式大过于内容,这种宣传会有多大的力量托举一座城市的发展也不难预测。在笔者看来,打下去的节假日过度溢价的酒店价格、控制好的交通出行、保质保量的美食小吃、不负众望的风景都远比一场场花式秀来得实在,也更有实力为这座城市的文旅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文旅局长的“花式秀”,卖力宣传后该思考的是什么

2025年04月29日 08:32   来源:红网   张川

一段时间以来,文旅局长为宣传属地旅游资源和当地文化,全副“舞”装、亲身上阵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坦而言之,为当地文旅发展不顾个人形象放下官员身份卖力地表演,这是值得敬佩的。而这样的举动也确实符合流量调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在一场局长带头的花式秀后,极可能在社交媒体中火爆出圈,在流量时代为这座城的名字争下一席之地。

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这样一场由文旅局长贡献的花式秀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其一,夸张或是惊艳的形象似乎无法与内容质量形成正比。比方说,身着奇装异服表演着流行的舞蹈动作,实现了吸引流量,但却忽视了对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的深入解读。换言之,这样的宣传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内容深度和专业性的缺乏也使得城市名字在网络空间犹如昙花一现。其二,工作应分清主次。宣传只是文旅发展的辅线战略,想要真正实现文旅事业长久健康发展,则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本土文化建设上。

毋庸置疑,盲目跟风很容易,但一时热情也许难成大事。学会长远规划,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厚积薄发,这才是文旅工作最难的点。具体而言,相较于急于利用流量红利将当地文旅事业推上舆论焦点,更重要的是汲取经验教训,整合自身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拿下良好口碑。可以说,传统的文旅模式几乎已无法和如今的高调宣传相适配,一时的流量热度可能会让当地文旅事业出现未曾有过的高潮,但一旦真实情况与宣传内容和流量热情严重脱节,那么舆论反扑会让这个高潮瞬间沦为过往泡影。

因此,各地文旅在宣传上精心准备之前,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充分了解再制定宣传方案,形象出彩内容也要高质。应持有一种追问,一场卖力的花式秀后,城市是被人们知道了,可然后呢?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像哈尔滨、淄博一样提供热情优质服务,能不能像荣昌一样快速反应给出优待政策?

这确乎是一个流量传播的黄金时代,宣传也从未如此容易过。但也值得警惕,当形式大过于内容,这种宣传会有多大的力量托举一座城市的发展也不难预测。在笔者看来,打下去的节假日过度溢价的酒店价格、控制好的交通出行、保质保量的美食小吃、不负众望的风景都远比一场场花式秀来得实在,也更有实力为这座城市的文旅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