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乡村“袖珍”学校的灯火

2025-04-23 06:41 来源:人民日报

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少,全校只有6名老师、2名学生……近日,媒体报道了一所乡村“袖珍”学校——吉林省德惠市长春岭村小学,引发关注。

乡村“袖珍”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的结果。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乡村人口减少,生源也随之锐减,一些学校规模缩小。然而,这些乡村“袖珍”学校的存在,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们不仅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和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教育的温度与希望。

在现代教育制度中,乡村教育不可或缺。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类似长春岭村小学这样的“袖珍”学校的存在,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孩子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保障了教育公平。

乡村“袖珍”学校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它将乡村的家庭、学生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教育体系。应当看到,乡村“袖珍”学校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更好发挥乡村“袖珍”学校的作用,还需与时俱进、多措并举。重中之重,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可探索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支教活动等,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乡村“袖珍”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比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同步课堂等活动,让优质课程资源触手可及。

不妨根据乡村“袖珍”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开展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将课堂教育与乡村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学校来说,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规模虽小,乡村“袖珍”学校作用独特,其价值不能仅用学生数量来衡量。它们像一盏盏灯,于细微处照亮着教育公平。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原题为《“袖珍”学校承载乡村教育希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呵护乡村“袖珍”学校的灯火

2025年04月23日 06:41   来源:人民日报   曹灿辉

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少,全校只有6名老师、2名学生……近日,媒体报道了一所乡村“袖珍”学校——吉林省德惠市长春岭村小学,引发关注。

乡村“袖珍”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变迁和人口流动的结果。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乡村人口减少,生源也随之锐减,一些学校规模缩小。然而,这些乡村“袖珍”学校的存在,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们不仅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场所,更是乡村文化和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教育的温度与希望。

在现代教育制度中,乡村教育不可或缺。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类似长春岭村小学这样的“袖珍”学校的存在,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孩子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保障了教育公平。

乡村“袖珍”学校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它将乡村的家庭、学生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教育体系。应当看到,乡村“袖珍”学校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短缺、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更好发挥乡村“袖珍”学校的作用,还需与时俱进、多措并举。重中之重,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可探索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支教活动等,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乡村“袖珍”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比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同步课堂等活动,让优质课程资源触手可及。

不妨根据乡村“袖珍”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开展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将课堂教育与乡村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学校来说,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规模虽小,乡村“袖珍”学校作用独特,其价值不能仅用学生数量来衡量。它们像一盏盏灯,于细微处照亮着教育公平。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原题为《“袖珍”学校承载乡村教育希望》)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