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人气”里究竟有什么?

2025-03-27 07:04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人气”旺出新高度!

  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东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出生人口113.3万人,再次拿下全国“双料冠军”。

  从1978年到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从5000万人飙升到1.28亿人;自2007年首次超越河南位列第一之后,广东已连续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纵向来看,“双料冠军”并不意外。

  但横向来看,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2024年全国常住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39万。在此背景下,广东的“高人气”殊为不易。

  “高人气”里究竟有什么?

  (一)

  人口增长,既看自然增长,也看迁移增长。广东,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生育大省,实至名归。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育龄人口规模,以及传统生育文化的长期浸润,让“愿生”“敢生”“能生”成为广东人的标签。

  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比2023年增加10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百万省份。至此,广东已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百万省份。

  人口流入,依然坚挺。

  广东是为数不多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的省份。个中原因不难想见——

  广东有超14万亿经济总量、超1900万户经营主体、超830万家企业……超大经济体量和产业需求意味着超丰富的就业机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

  广东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个特大超大城市,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各具特色、协同发展,各地“视人才为珍宝”,释放满满诚意,广聚天下英才。

  广东宜居宜业宜游,多年来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七成以上,就业、养老、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吸引更多人选择广东、扎根广东。

  (二)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调整期、积厚成势的积累期、动能转换的接续期。1.28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意味着什么?

  充足的人力资源——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宝贵的资源。2024年末,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48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66.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口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

  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今,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拥有亿万人口的广东,市场潜力大、空间广,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随着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绿色数字等新型消费、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扩大,将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厚实的人才基座——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当前,广东常住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提高,受教育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同时,广东积极培养、引进、用好各类创新人才,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070万人、高技能人才768万人、研发人员158万人,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蓬勃的生机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聚,在这里就业创业,他们从广东“新粉”变成“忠粉”,从“广漂”“深漂”等变成“新市民”,展现出活跃跃的人气,同时带来蓬勃朝气、兴旺财气。

  (三)

  人口数量并非发展红利的全部,其中蕴含机遇,也不乏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释放出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的鲜明信号。

  投资于人,需要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方面加大“投资”,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

  更加“聚人”。

  在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现场发出邀请,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隆重举办,超千家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广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聚英才、蓄力未来。

  更加“养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到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广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努力让更多外来人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更加“宜人”。

  持续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才能实现人才成长和地方发展的“相互成就”。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这些都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助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概言之,广东“高人气”里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广东的未来,必须好好珍惜、用心呵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高人气”里究竟有什么?

2025年03月27日 07:04   来源:南方日报   陆夷

  广东“人气”旺出新高度!

  2024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广东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74万人,出生人口113.3万人,再次拿下全国“双料冠军”。

  从1978年到2024年,广东常住人口从5000万人飙升到1.28亿人;自2007年首次超越河南位列第一之后,广东已连续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纵向来看,“双料冠军”并不意外。

  但横向来看,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2024年全国常住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39万。在此背景下,广东的“高人气”殊为不易。

  “高人气”里究竟有什么?

  (一)

  人口增长,既看自然增长,也看迁移增长。广东,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生育大省,实至名归。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育龄人口规模,以及传统生育文化的长期浸润,让“愿生”“敢生”“能生”成为广东人的标签。

  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比2023年增加10万人,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百万省份。至此,广东已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百万省份。

  人口流入,依然坚挺。

  广东是为数不多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的省份。个中原因不难想见——

  广东有超14万亿经济总量、超1900万户经营主体、超830万家企业……超大经济体量和产业需求意味着超丰富的就业机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稳定动力。

  广东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个特大超大城市,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各具特色、协同发展,各地“视人才为珍宝”,释放满满诚意,广聚天下英才。

  广东宜居宜业宜游,多年来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七成以上,就业、养老、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吸引更多人选择广东、扎根广东。

  (二)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的调整期、积厚成势的积累期、动能转换的接续期。1.28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意味着什么?

  充足的人力资源——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宝贵的资源。2024年末,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48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66.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口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

  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今,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拥有亿万人口的广东,市场潜力大、空间广,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随着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绿色数字等新型消费、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扩大,将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厚实的人才基座——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当前,广东常住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提高,受教育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同时,广东积极培养、引进、用好各类创新人才,目前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070万人、高技能人才768万人、研发人员158万人,进一步夯实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蓬勃的生机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聚,在这里就业创业,他们从广东“新粉”变成“忠粉”,从“广漂”“深漂”等变成“新市民”,展现出活跃跃的人气,同时带来蓬勃朝气、兴旺财气。

  (三)

  人口数量并非发展红利的全部,其中蕴含机遇,也不乏挑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释放出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的鲜明信号。

  投资于人,需要在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方面加大“投资”,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

  更加“聚人”。

  在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现场发出邀请,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隆重举办,超千家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广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广聚英才、蓄力未来。

  更加“养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到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广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努力让更多外来人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更加“宜人”。

  持续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才能实现人才成长和地方发展的“相互成就”。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这些都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助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概言之,广东“高人气”里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广东的未来,必须好好珍惜、用心呵护。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