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无论哪里干,社保接着算”成为更普遍现实

2025-03-13 07:28 来源:工人日报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接下来,我国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让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流动的劳动者,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切实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

  当下,劳动力要素全国性流动,灵活就业劳动者规模不断增加。然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跨区域转移接续机制层面仍存堵点,由于各地社保政策不统一,不同地区的社保缴费基数、比例及待遇享受条件等存在差异,部分劳动者因参保跨地域接续不畅导致缴费年限中断、待遇核算受阻,这不仅削弱了劳动者的流动意向,而且制约了劳动力资源在统一大市场中的高效配置,甚至影响到一些劳动者的参保意愿。

  群众的痛点、发展的难点,正是政策的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中也强调,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今年全国两会上,人社部又作出“切实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的表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国家努力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决心与信心。

  当“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成为更普遍的现实,确保个人社保缴费年限能够无缝累计,消除断保风险,将切实打消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对那些常年奔波于不同城市、不同岗位的劳动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能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工作与生活。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的完善将破除劳动力流动壁垒,使劳动者更加放心大胆地抓住异地发展机遇,企业也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吸纳人才,这种“松绑”不仅释放了人口红利,更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是个系统工程,仍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紧密跟进。一方面要全力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真正做到社保信息的全国联网和共享,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在简化转移接续流程、减少烦琐手续方面作更多探索。此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广大劳动者对社保转移接续政策的知晓度,增强其参保意识。只有暖心政策更广泛地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劳动者,才能更好地释放制度红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社保接着算”只是个开始。社保关系接续后,后续社保福利能不能稳稳拿好等问题,公众同样关注,这些都需要更细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既做到“社保随人走”,又能让“福利不打折”,广大劳动者才能更加自由地流动、勇敢地追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愿“无论哪里干,社保接着算”成为更普遍现实

2025年03月13日 07:28   来源:工人日报   许君强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接下来,我国将继续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让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流动的劳动者,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顺畅,切实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

  当下,劳动力要素全国性流动,灵活就业劳动者规模不断增加。然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在跨区域转移接续机制层面仍存堵点,由于各地社保政策不统一,不同地区的社保缴费基数、比例及待遇享受条件等存在差异,部分劳动者因参保跨地域接续不畅导致缴费年限中断、待遇核算受阻,这不仅削弱了劳动者的流动意向,而且制约了劳动力资源在统一大市场中的高效配置,甚至影响到一些劳动者的参保意愿。

  群众的痛点、发展的难点,正是政策的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中也强调,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今年全国两会上,人社部又作出“切实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的表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国家努力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决心与信心。

  当“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成为更普遍的现实,确保个人社保缴费年限能够无缝累计,消除断保风险,将切实打消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对那些常年奔波于不同城市、不同岗位的劳动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能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工作与生活。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的完善将破除劳动力流动壁垒,使劳动者更加放心大胆地抓住异地发展机遇,企业也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吸纳人才,这种“松绑”不仅释放了人口红利,更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是个系统工程,仍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紧密跟进。一方面要全力推动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真正做到社保信息的全国联网和共享,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在简化转移接续流程、减少烦琐手续方面作更多探索。此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广大劳动者对社保转移接续政策的知晓度,增强其参保意识。只有暖心政策更广泛地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劳动者,才能更好地释放制度红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社保接着算”只是个开始。社保关系接续后,后续社保福利能不能稳稳拿好等问题,公众同样关注,这些都需要更细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既做到“社保随人走”,又能让“福利不打折”,广大劳动者才能更加自由地流动、勇敢地追梦。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