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下调法定婚龄”建议

2025-02-26 07:59 来源:南方日报

  “下调法定婚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陈松蹊拟提交《关于放宽人口生育约束、构建婚育激励体系的提案》,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数,释放生育潜能”。

  老话题缘何又重提?这就要从当前形势谈起。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下跌及晚婚晚育趋势日益明显,“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面对新形势,“下调法定婚龄”的建议,一波接着一波。与此同时,反对者的声音,亦一浪盖过一浪。

  人口问题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再怎么关注都不为过。因此,面对争议性提案,也别急着冷嘲热讽。综观提案背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接轨国际惯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从各国实践看,法定结婚年龄大都集中在18周岁,而我国“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确实有些偏高。其二,落实基本民事权利。从民法角度看,自然人18周岁即为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按照目前的法定婚龄,此时的他们仍不能行使婚姻权这一基本民事权利,似有违法治精神。其三,顺应发展需要。从历史沿革看,当前的法定婚龄规定是计划生育时代的产物,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考量。当形势发生变化,修改不合时宜的规定似理所当然。

  那下调法定婚龄,就能达到提高结婚率、生育率的目的吗?换一个问法,当前的法定婚龄在阻止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结婚方面,影响几何?作答这个问题,用反证的思路更易被理解。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其初婚年龄已迈过30岁关口。如此看,当前的法定婚龄似乎并未给有结婚意愿的青年男女增添困扰。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排除那些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部分人的比例不大。

  更进一步讲,法定婚龄与生育意愿也并非强相关。早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婚育困局时就提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简言之,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绝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能主导。这也提示有关方面在谋划相关对策时,务必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真正解决年轻男女“不愿结”“不敢生”等难题。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重要的公共议题。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下调法定婚龄”话题以及相关法律走向也将持续受关注,但不管怎样,幸福才应该是最终归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理性看“下调法定婚龄”建议

2025年02月26日 07:59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下调法定婚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陈松蹊拟提交《关于放宽人口生育约束、构建婚育激励体系的提案》,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数,释放生育潜能”。

  老话题缘何又重提?这就要从当前形势谈起。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下跌及晚婚晚育趋势日益明显,“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面对新形势,“下调法定婚龄”的建议,一波接着一波。与此同时,反对者的声音,亦一浪盖过一浪。

  人口问题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再怎么关注都不为过。因此,面对争议性提案,也别急着冷嘲热讽。综观提案背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接轨国际惯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从各国实践看,法定结婚年龄大都集中在18周岁,而我国“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确实有些偏高。其二,落实基本民事权利。从民法角度看,自然人18周岁即为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按照目前的法定婚龄,此时的他们仍不能行使婚姻权这一基本民事权利,似有违法治精神。其三,顺应发展需要。从历史沿革看,当前的法定婚龄规定是计划生育时代的产物,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考量。当形势发生变化,修改不合时宜的规定似理所当然。

  那下调法定婚龄,就能达到提高结婚率、生育率的目的吗?换一个问法,当前的法定婚龄在阻止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结婚方面,影响几何?作答这个问题,用反证的思路更易被理解。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其初婚年龄已迈过30岁关口。如此看,当前的法定婚龄似乎并未给有结婚意愿的青年男女增添困扰。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排除那些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部分人的比例不大。

  更进一步讲,法定婚龄与生育意愿也并非强相关。早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婚育困局时就提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简言之,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绝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能主导。这也提示有关方面在谋划相关对策时,务必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真正解决年轻男女“不愿结”“不敢生”等难题。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重要的公共议题。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下调法定婚龄”话题以及相关法律走向也将持续受关注,但不管怎样,幸福才应该是最终归宿!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