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跃动,谱写动人篇章

2025-02-18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我是一名作曲家,创作生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几十年来创作了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大型交响套曲《长征》《我的祖国》,歌剧《映山红》《青春之歌》,舞剧《大梦敦煌》《野斑马》,舞蹈《千手观音》,歌曲《青藏高原》《相逢是首歌》等作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如果把作品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创作便是龙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

  注重思想性,在作品立意上下功夫。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是摆在首位的创作思考。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青春之歌》作曲时,我希望用歌声唱出那段被历史铭记的青春旋律。对这部作品来说,革命是青春的本质,浪漫是青春的底色。青春者充满理想,青春者无所畏惧。因此,我将“青春”作为本剧的音乐主题,覆盖全剧并涵盖所有主要人物。其中第一“青春主题”深邃厚重,主题的四音动机对人物、对青春、对信仰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青春主题”几乎全部用乐队间奏片段或以乐队与人声的复调交织手法来表现,这种彼此互动的叙述方式充满温情,使火热的青春展现浪漫气质。《青春之歌》全剧音乐织体几乎都处于“动态”之中,充满热情和激情,即便抒情的慢板也是如此,为的就是突出青春活力。

  注重艺术性,在作品技术上下功夫。一部作品仅有好的主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艺术性来滋养它,技术手段是艺术性的重要支撑。例如歌剧《映山红》在展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同时,并没有将音乐色调拘泥于某一种地域特性,而是兼收并蓄融合多种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除了秉承“守正创新”的板腔体(冬子妈核心唱段“灯火啊,你越拨越亮”),还大胆融合了交响性思维;序和曲一《送亲人》,把器乐和声乐交织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悲壮感;独唱《你在家乡等我回来》以及大合唱《告别亲人》,通过调性关系的转换,呈现出兼具民族化与交响化的合力声场,情感深厚、大气磅礴。

  注重可听性,在作品情感上下功夫。创作源于生活。音乐动听与否,与作曲家是否有真情实感密切关联。真情实感离不开丰富的经历与对生活的感悟。管弦乐《丰收之歌》中“采茶舞曲”和“道情”素材的运用,与我到浙江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和陕西榆林、山西碛口等地的采风有关,也与几十年来我去边疆民族地区的采风经历相关。这部作品不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和中国文联“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而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交响音乐会上演出。2016年起,我多次参加文联音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参与了《格桑花开新时代》《歌从草原来》《同心曲》《各族儿女心向党》《新歌唱新疆》等5台演唱会的策划工作,并有感而发地创作了《雅鲁藏布》《拉萨之夜》《蒙古包》《梦中的骑手》《天山南北》《那拉提恋歌》等赞美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作品。我深信,饱含真情的作品总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提炼主题,展现中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作为一名作曲家,我将持续用跃动的音符创作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礼赞新时代。

  (作者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音符跃动,谱写动人篇章

2025年02月18日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张千一

  我是一名作曲家,创作生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几十年来创作了交响音画《北方森林》,大型交响套曲《长征》《我的祖国》,歌剧《映山红》《青春之歌》,舞剧《大梦敦煌》《野斑马》,舞蹈《千手观音》,歌曲《青藏高原》《相逢是首歌》等作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如果把作品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创作便是龙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

  注重思想性,在作品立意上下功夫。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是摆在首位的创作思考。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青春之歌》作曲时,我希望用歌声唱出那段被历史铭记的青春旋律。对这部作品来说,革命是青春的本质,浪漫是青春的底色。青春者充满理想,青春者无所畏惧。因此,我将“青春”作为本剧的音乐主题,覆盖全剧并涵盖所有主要人物。其中第一“青春主题”深邃厚重,主题的四音动机对人物、对青春、对信仰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青春主题”几乎全部用乐队间奏片段或以乐队与人声的复调交织手法来表现,这种彼此互动的叙述方式充满温情,使火热的青春展现浪漫气质。《青春之歌》全剧音乐织体几乎都处于“动态”之中,充满热情和激情,即便抒情的慢板也是如此,为的就是突出青春活力。

  注重艺术性,在作品技术上下功夫。一部作品仅有好的主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艺术性来滋养它,技术手段是艺术性的重要支撑。例如歌剧《映山红》在展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同时,并没有将音乐色调拘泥于某一种地域特性,而是兼收并蓄融合多种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除了秉承“守正创新”的板腔体(冬子妈核心唱段“灯火啊,你越拨越亮”),还大胆融合了交响性思维;序和曲一《送亲人》,把器乐和声乐交织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悲壮感;独唱《你在家乡等我回来》以及大合唱《告别亲人》,通过调性关系的转换,呈现出兼具民族化与交响化的合力声场,情感深厚、大气磅礴。

  注重可听性,在作品情感上下功夫。创作源于生活。音乐动听与否,与作曲家是否有真情实感密切关联。真情实感离不开丰富的经历与对生活的感悟。管弦乐《丰收之歌》中“采茶舞曲”和“道情”素材的运用,与我到浙江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和陕西榆林、山西碛口等地的采风有关,也与几十年来我去边疆民族地区的采风经历相关。这部作品不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和中国文联“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而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交响音乐会上演出。2016年起,我多次参加文联音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参与了《格桑花开新时代》《歌从草原来》《同心曲》《各族儿女心向党》《新歌唱新疆》等5台演唱会的策划工作,并有感而发地创作了《雅鲁藏布》《拉萨之夜》《蒙古包》《梦中的骑手》《天山南北》《那拉提恋歌》等赞美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作品。我深信,饱含真情的作品总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提炼主题,展现中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全方位展示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作为一名作曲家,我将持续用跃动的音符创作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礼赞新时代。

  (作者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