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4.3%;冷链物流总收入为5361亿元,同比增长3.7%。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对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物流成本水平是物流发展质量的直观体现,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有利于灵活调整供应链布局,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物流覆盖面广泛,涉及制造、商贸、科技、金融、农业等多个产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的作用不局限于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而是贯穿整个供应链诸环节,有效整合了信息流和资金流。因此,通过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再生、推动产业升级,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来讲,物流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能有效引导企业构建灵活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供需适配以及动态平衡。另外,产业融合还可以推进供应链全链条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由简单压缩服务成本转向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物流降本提供了明确方向。前不久发布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各地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深化物流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物流生态圈,物流企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同建设物流与供应链协作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打造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物流降本取得积极成效,社会物流成本占比呈现稳中有降态势,物流综合效率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