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15日澎湃新闻报道,日前,青海省民政厅发布公告称,为常态化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依法劝散了多个未注册或涉嫌违规的社会组织,并公布名单,请公众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青海蓝天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本中心作为北京蓝天救援队青海唯一品牌授权机构,在省内长期饱受冒名的诟病。”尤其是,有的仿冒组织在民政系统既不注册也不备案,有的执行任务不接受应急管理部门管理,有的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寻求特权……
在公益领域,每一个组织都承载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然而,一些非法社会组织打着公益旗号却给公众带来了困惑与误导,也给被冒名的正牌社会组织带来形象危机。比如新闻中饱受冒名之苦的公益救援品牌,因在全国各地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山寨”现象随之而来甚至愈演愈烈,不注册、不备案、不接受管理,以及违法乱纪等乱象,深深刺伤了公众对该公益救援品牌的信任,令原品牌无辜“躺枪”。
为此,该被侵权的组织在过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取缔了一批假冒、仿冒非法社会组织,每一次清理都是为了保护公益精神不受侵害。此番,有关部门劝散或取缔相关非法社会组织并发布公告提醒公众,既是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力打击,也体现了维护合法社会组织权益、呵护公益精神价值的态度。
非法社会组织假借公益之名行私利之事,破坏力极大。一者,损害公益事业的公信力,为正规公益组织开展工作增加难度。二者,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许多非法组织通过工商注册的方式逃避民政部门的监管,利用“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目的,使真正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