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相关骗局为何屡试不爽

2025-01-20 07:57 来源:光明网

  为了能在工作晋升、职称评定上进步,当下很多职场年轻人选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不过,在选择相关机构咨询教育信息的时候,可要当心了,因为其中很有可能就暗藏着诈骗的陷阱。针对这一骗局,上海警方一举捣毁三个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3名,当场缴获涉案手机500余部,涉案资金高达4300余万元。媒体报道了一些受骗者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很多求职者希望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加自己求职成功的几率;一些在职人员也希望通过在职读研等提升学历,帮助自己获得职级晋升或工资增长的机会。但同时,一些在职人员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实现目标。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机构打着“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免试入学,还能顺利拿到学历学位”的旗号实施诈骗。

  从警方公布的情况来看,这一骗局有着较大的市场。仅从涉案资金高达4300余万元来看,这背后就可能是成百上千人掉入了学历提升的陷阱。而且,这还只是浮出水面的一部分。在没有被看见、被发现的“水下”,可能还有更为庞大的受骗群体和诈骗团体。

  花钱就能轻轻松松拿个研究生学历,这样的诱惑着实不小。但是,你以为的天上掉馅饼,很可能只是陷阱。诈骗团伙正是利用被害人并不真正了解单独招录研究生的方式,以及急于得到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心理,屡屡骗取被害人信任和钱财。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咨询机构所宣称的单独招录确实存在,但条件更为严格。此外,当下还有同等学力免试申请入学的学历提升通道,但这并不是花钱就能毕业,还需要按照学校要求修满学分,并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拿到学历。显然,不管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所谓的单独招录,都并非“走关系”可以录取。

  这也提醒那些想提升学历的人,应当正确认识学历的意义,不要为学历对求职乃至人生的意义加上不切实际的“滤镜”。另外,如果真的想要提升自己,就要摒弃走捷径的想法,踏踏实实备考,完成学习任务。这才是提升学历的正道,总想走捷径,大概率掉入陷阱,既浪费了金钱,又耽误了时间。

  同时,“一边上班,一边读个在职研究生”,类似广告在网上、地铁上很常见,甚至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这些广告是否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一些诈骗团伙为何能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肆无忌惮地开展诈骗?这也是相关网络平台以及广告运营方应该回答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应该严查网络平台、自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坚决查处、取缔进行违规经营的学历继续教育机构。

  网络上,关于免试入学研究生的招生广告非常多。以“免试入学研究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出现的基本都是机构的招生广告以及自媒体的解读。信息庞杂,又缺乏权威的政策解读,让很多人难以辨别真伪。一些机构也正是利用这种信息差做起了中介生意,甚至是诈骗。面对层出不穷的学历提升骗局,也呼吁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打破信息差,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避免陷入骗局。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相关骗局为何屡试不爽

2025年01月20日 07:57   来源:光明网   李一陵

  为了能在工作晋升、职称评定上进步,当下很多职场年轻人选择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不过,在选择相关机构咨询教育信息的时候,可要当心了,因为其中很有可能就暗藏着诈骗的陷阱。针对这一骗局,上海警方一举捣毁三个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13名,当场缴获涉案手机500余部,涉案资金高达4300余万元。媒体报道了一些受骗者的经历,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很多求职者希望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加自己求职成功的几率;一些在职人员也希望通过在职读研等提升学历,帮助自己获得职级晋升或工资增长的机会。但同时,一些在职人员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实现目标。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机构打着“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免试入学,还能顺利拿到学历学位”的旗号实施诈骗。

  从警方公布的情况来看,这一骗局有着较大的市场。仅从涉案资金高达4300余万元来看,这背后就可能是成百上千人掉入了学历提升的陷阱。而且,这还只是浮出水面的一部分。在没有被看见、被发现的“水下”,可能还有更为庞大的受骗群体和诈骗团体。

  花钱就能轻轻松松拿个研究生学历,这样的诱惑着实不小。但是,你以为的天上掉馅饼,很可能只是陷阱。诈骗团伙正是利用被害人并不真正了解单独招录研究生的方式,以及急于得到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心理,屡屡骗取被害人信任和钱财。实际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咨询机构所宣称的单独招录确实存在,但条件更为严格。此外,当下还有同等学力免试申请入学的学历提升通道,但这并不是花钱就能毕业,还需要按照学校要求修满学分,并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拿到学历。显然,不管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所谓的单独招录,都并非“走关系”可以录取。

  这也提醒那些想提升学历的人,应当正确认识学历的意义,不要为学历对求职乃至人生的意义加上不切实际的“滤镜”。另外,如果真的想要提升自己,就要摒弃走捷径的想法,踏踏实实备考,完成学习任务。这才是提升学历的正道,总想走捷径,大概率掉入陷阱,既浪费了金钱,又耽误了时间。

  同时,“一边上班,一边读个在职研究生”,类似广告在网上、地铁上很常见,甚至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这些广告是否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一些诈骗团伙为何能在网络上自由发布信息,肆无忌惮地开展诈骗?这也是相关网络平台以及广告运营方应该回答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应该严查网络平台、自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坚决查处、取缔进行违规经营的学历继续教育机构。

  网络上,关于免试入学研究生的招生广告非常多。以“免试入学研究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出现的基本都是机构的招生广告以及自媒体的解读。信息庞杂,又缺乏权威的政策解读,让很多人难以辨别真伪。一些机构也正是利用这种信息差做起了中介生意,甚至是诈骗。面对层出不穷的学历提升骗局,也呼吁主管部门和高校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打破信息差,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避免陷入骗局。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