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春运照见流动中国的活力

2025-01-15 08:01 来源:羊城晚报

  心心念念,归心似箭。1月1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创下新纪录。

  我们关注春运,因为我们就在这场巨大的流动中。就在前几天,“12306崩了”的消息瞬间冲上热搜,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此后,12306网站向旅客致歉,表示经紧急处置已基本缓解。这一插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春运出行人数之多、出行需求之强,也折射出“流动中国”的热气腾腾。

  这股热气,蒸腾着家的温度。家,是春运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个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在售票方面接连推出了新举措,比如,12306推出了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服务功能,在部分地区上线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专区服务,让购票更加便捷。同时,最大限度增加运力投放,从加开图外列车到动车组重联,从加开夜间高铁到普速列车加挂车厢,不断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为春运“保驾护航”,让每一个人的回家之路更顺畅、更温暖。

  这股热气,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年,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过去“一票难求”“人在囧途”的春运已面貌一新。以广东为例,梅龙高铁开通,粤东开启新时速;深中通道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掀起“串门”热;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大湾区破“圈”相连……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也让回家的路“越来越短”。

  曾经,春运的方向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家。如今的春运,早已不再仅仅是返乡的代名词,反向春运、旅游春运等成为新的潮流。加上自驾、高铁、航空、邮轮等更多元的出行“新选项”,去苏州看花,去成都品茶,去“尔滨”赏雪,去三亚逐浪……东行西游,南来北往,展示着“流动中国”的无限活力,也折射着思想观念之变、社会发展之变。

  春运的万千意象,既有着游子对家的细腻情感,也有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今年是实行春节8天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春运“热气腾腾”的底色。

  此刻,流动的中国,正驶向希望的春天。愿每一位踏上旅途的人,都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与家人共享平安团圆的喜悦;也愿这份春运的温暖续接百业,让流动的中国更加活力满满、热气腾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热气腾腾的春运照见流动中国的活力

2025年01月15日 08:01   来源:羊城晚报   李妹妍

  心心念念,归心似箭。1月1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创下新纪录。

  我们关注春运,因为我们就在这场巨大的流动中。就在前几天,“12306崩了”的消息瞬间冲上热搜,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此后,12306网站向旅客致歉,表示经紧急处置已基本缓解。这一插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春运出行人数之多、出行需求之强,也折射出“流动中国”的热气腾腾。

  这股热气,蒸腾着家的温度。家,是春运永恒的主题,是每一个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在售票方面接连推出了新举措,比如,12306推出了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服务功能,在部分地区上线购票信息预填优化试点专区服务,让购票更加便捷。同时,最大限度增加运力投放,从加开图外列车到动车组重联,从加开夜间高铁到普速列车加挂车厢,不断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为春运“保驾护航”,让每一个人的回家之路更顺畅、更温暖。

  这股热气,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年,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过去“一票难求”“人在囧途”的春运已面貌一新。以广东为例,梅龙高铁开通,粤东开启新时速;深中通道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掀起“串门”热;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大湾区破“圈”相连……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也让回家的路“越来越短”。

  曾经,春运的方向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家。如今的春运,早已不再仅仅是返乡的代名词,反向春运、旅游春运等成为新的潮流。加上自驾、高铁、航空、邮轮等更多元的出行“新选项”,去苏州看花,去成都品茶,去“尔滨”赏雪,去三亚逐浪……东行西游,南来北往,展示着“流动中国”的无限活力,也折射着思想观念之变、社会发展之变。

  春运的万千意象,既有着游子对家的细腻情感,也有着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今年是实行春节8天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春运“热气腾腾”的底色。

  此刻,流动的中国,正驶向希望的春天。愿每一位踏上旅途的人,都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与家人共享平安团圆的喜悦;也愿这份春运的温暖续接百业,让流动的中国更加活力满满、热气腾腾。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