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精细化养老服务分层与分级,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仔细甄别和分析”“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工业园区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北京两会上,“一老一小”,特别是“老老人”和“小小孩”是代表委员建言发声的重点。
两会对于“一老一小”的特别关注,基于广大市民的现实关切。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孩子快乐成长,是人们最朴素的心愿。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上班族工作忙、压力大,照拂老人、小孩的现实掣肘很多。家庭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每个小家幸福和谐,城市大家才能稳定有序。当更多人没有后顾之忧地工作生活,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加生机勃勃。这个意义上,“一老一小”既是牵动无数家庭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城市未来的发展大事。
围绕相关问题,北京近些年直击痛点、持续发力,探索制度上的托底方案。比如,首次提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这一概念,统筹调动辖区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目前,全市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共设置普惠床位五千余张,床位费、餐费、护理费三项价格及总价格均不超过本区养老机构网签平均价。中心还可以为周边有需求的家庭输送居家养老护理员,全市已累计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近2000单。再看婴幼儿方面,去年秋季学期,全市七百余所普惠幼儿园开办了近千个托班,可提供近两万个普惠托位。朝阳区建成北京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发挥着研发和培训的重要作用。务实举措不断落地,解决了许多家庭的“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