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明确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应对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特别是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任务。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哪些考虑?如何更好放大其政策效应呢?
一方面,我国有撬动消费增量空间的现实需求和潜力。随着居民的品质生活新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者对消费品性能、安全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对消费品的追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转变就能带来不小的消费增量。目前距上轮推动全国范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已15年,不少消费品超出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消费者品质化、个性化需要,更新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据测算,我国每年汽车、家电换代需求在万亿元以上级别。推动新一轮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充分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淘汰掉老旧消费品,更换功能更加完善、品质更加优良的消费品,既能顺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激发居民消费潜能,撬动消费增量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务实举措。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能为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随着消费品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的逐步提高,传统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了促进消费品更新换代,企业会不断推动生产技术创新、高效利用生产要素,助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更好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例如,居民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健康家电等消费品需求的提升,将促进企业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又如,基于消费者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反馈数据,企业能更好使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根据消费者偏好优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设计,提升生产效率和供需适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