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的选择破除歧视与偏见

2024-12-26 07:54 来源:北京晚报

  近日,“高考601分女生为何选择殡葬专业”、“殡葬领域为何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等话题冲上热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名叫陈雪彤的女生选择的殡葬专业,是我国殡葬行业首个职业本科专业。

  近年来,殡葬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对行业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专业人才,早已是殡葬行业普遍面临的瓶颈,设立殡葬专业是大势所趋。但是,许多人对殡葬行业存在刻板偏见乃至歧视。在言生讳死的守旧观念下,许多人认为殡葬行业年轻人不敢做、不愿做、不该做,更无需高学历人才来做。高考601分选择殡葬专业之所以引发关注,因为按照老眼光来看,是大材小用。

  今年6月,教育部同意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开设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其中,殡葬专业本科录取150人,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20多分。于陈雪彤们来说,选择殡葬专业是一场权衡利弊的人生选择;于殡葬行业来说,则是一场冲破偏见的坚定奔赴。

  殡葬服务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服务水平。必须看到,传统殡葬业的服务方式、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殡葬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所阻碍。据报道,面对殡葬市场多元需求,有些殡葬专科毕业的从业者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年轻一代考上本科、主修殡葬,正是顺应改革的潮流,非但不是资源浪费、无奈之举,恰恰是社会观念不断进步、走向更高文明阶段的印证。

  填补殡葬管理领域本科教育空白,既能提升从事殡葬行业前端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弘扬尊重生命、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文化精神。让更多学子通过深入学习殡葬知识,树立科学的生死观,进而成为生命文化理念的传播者,也是殡葬专业设置的初衷。

  丧葬服务的宗旨,就是给逝者以最大尊重,帮助生命完美谢幕;同时予生者以温暖慰藉,更好释怀世间别离。“殡葬是最贴近民众的工作之一,能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是殡葬工作很吸引我的一点,这让我有强烈的社会贡献感”,入学后的陈雪彤对殡葬行业的价值有了更深领悟,这正是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从事殡葬行业的意义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就读殡葬专业的学子,正在与重视培养殡葬专业人才的高校一起,撕下这个行业“冷门”“禁忌”等固有标签,开启生命文化教育的崭新实践。“当他们真正服务于逝者和逝者家属时,能够将温情传递,相信群众心中的固有观念也会慢慢改变”,死亡本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再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丧礼上的工作者。打破职业偏见,让殡葬专业受待见,就会有更多年轻人主动选择殡葬这一大民生行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分的选择破除歧视与偏见

2024年12月26日 07:54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近日,“高考601分女生为何选择殡葬专业”、“殡葬领域为何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等话题冲上热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名叫陈雪彤的女生选择的殡葬专业,是我国殡葬行业首个职业本科专业。

  近年来,殡葬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对行业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专业人才,早已是殡葬行业普遍面临的瓶颈,设立殡葬专业是大势所趋。但是,许多人对殡葬行业存在刻板偏见乃至歧视。在言生讳死的守旧观念下,许多人认为殡葬行业年轻人不敢做、不愿做、不该做,更无需高学历人才来做。高考601分选择殡葬专业之所以引发关注,因为按照老眼光来看,是大材小用。

  今年6月,教育部同意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开设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其中,殡葬专业本科录取150人,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20多分。于陈雪彤们来说,选择殡葬专业是一场权衡利弊的人生选择;于殡葬行业来说,则是一场冲破偏见的坚定奔赴。

  殡葬服务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服务水平。必须看到,传统殡葬业的服务方式、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殡葬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所阻碍。据报道,面对殡葬市场多元需求,有些殡葬专科毕业的从业者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年轻一代考上本科、主修殡葬,正是顺应改革的潮流,非但不是资源浪费、无奈之举,恰恰是社会观念不断进步、走向更高文明阶段的印证。

  填补殡葬管理领域本科教育空白,既能提升从事殡葬行业前端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弘扬尊重生命、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文化精神。让更多学子通过深入学习殡葬知识,树立科学的生死观,进而成为生命文化理念的传播者,也是殡葬专业设置的初衷。

  丧葬服务的宗旨,就是给逝者以最大尊重,帮助生命完美谢幕;同时予生者以温暖慰藉,更好释怀世间别离。“殡葬是最贴近民众的工作之一,能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是殡葬工作很吸引我的一点,这让我有强烈的社会贡献感”,入学后的陈雪彤对殡葬行业的价值有了更深领悟,这正是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从事殡葬行业的意义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就读殡葬专业的学子,正在与重视培养殡葬专业人才的高校一起,撕下这个行业“冷门”“禁忌”等固有标签,开启生命文化教育的崭新实践。“当他们真正服务于逝者和逝者家属时,能够将温情传递,相信群众心中的固有观念也会慢慢改变”,死亡本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再没有必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丧礼上的工作者。打破职业偏见,让殡葬专业受待见,就会有更多年轻人主动选择殡葬这一大民生行业。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