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2024-12-26 06:56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12月26日 06:56   来源:人民日报   政武经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作支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加快建设大量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荡创新发展的磅礴伟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关键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使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推动了各类企业蓬勃发展,激活了人的创新创造性、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在一些重大产业创新中,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华为的5G、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的电池、小米的手机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更多富有冒险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当前,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续优化尊重企业家价值、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发展环境。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向市场释放清晰明确、强劲持久的信号,增强企业家信心。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为创新担当者撑腰鼓劲,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家打造放心投资、沉心经营、舒心收获的沃土。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常态化问计问策制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企业家应将创新视为不懈追求的事业,坚定创新信念,为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产品和服务而努力。打造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社会舆论环境,鼓励企业走出同质化,坚守差异化,从红海走向蓝海;避免盲目多元化,克服内卷,坚守专业化;坚守长期主义,不急功近利,实现经营行为趋向长期化;抱团出海,不单打独斗,坚守合作共赢协同化;找好风口,慎重判断,坚守决策科学化。

  全面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国民共进”良好生态,更大程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贯彻平等保护的理念,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严防趋利性执法。通过健全完善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避免出现政府干预过多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确保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简化优化监管模式,支持企业心无旁骛创新。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支持和保护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鼓励其做好改革创新服务企业的“领头人”。通过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共生共荣、协同共进,打造多层次、多要素、多链条的全方位合作体系,推进供应链和产业链开放融合、资金链和人才链协同共进。鼓励大中小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和技术联盟,支持大企业内部创新和“裂变式”创业创新,引导大企业向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要素,实现融通创新。

  完善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多维度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引擎,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大趋势。要深化人才培养,沿着数字化、绿色化以及融合化与国际化方向培养急需人才,提高存量人才适应能力。创新是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要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完善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制机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环境,构建充分体现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用好科创资源,融入全球科创网络,千方百计精准引进顶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壮大耐心资本和坚守长期主义,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风险投资是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创新要素与创新企业有效融合的重要方式,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的“助推器”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强调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但这类创新活动充满不确定性、创新投入资金量大、创新回报周期长。为此,要强化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功能,鼓励长期资本入市。要加快完善股权投资的“募投管退”机制,激发更多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积极性,打通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大力发展包容的风险投资,鼓励产业龙头企业纵向延伸投资、大型平台企业集团进行战略投资。引导耐心资本做“时间的朋友”,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