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从丰富生态要素供给、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18条举措积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圳有基础有条件。从数据来看,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012亿元,同比增长21.1%。从企业来看,已经形成以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为引领,以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为支撑,以一大批初创型企业为基础的良好格局。从支撑来看,近年来《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等硬核政策陆续出台,4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接连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获得超常规力度支持。可以说,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路径清晰、动能充沛。
在看到深圳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重要引擎,其全产业链优势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具有的巨大潜力的同时,也要直面短板和弱项。有人把人工智能产业链条比成“三层楼”,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目前深圳应用层最为强大,而基础层、技术层则相对薄弱。因此,还要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应用优势的同时,发力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这个角度来看,《若干措施》在统筹产业优势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比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训练成本高、模型调用成本高等问题,着力补齐要素短板,帮助企业把价格“打下来”。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每年发放最高1亿元“模型券”,对租用智能算力开展大模型训练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初创企业提高资助比例至60%……“真金白银”的“大方”政策,有望为企业减负担、强信心。
产业布局既要紧抓眼下机遇,也要立足长远,引领未来。《若干措施》聚焦“建生态”,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持续完善昇腾生态;聚焦“促集聚”,打造“零租”孵化器,推动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软件名园建设,提供优惠高质的产业空间,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旨在最终形成“生态优势”“集聚效应”,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人工智能赛道注定竞争激烈,因此更要“宁输数子,勿失一先”。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在此背景下,深圳加快步伐,力争构建“算力供给最普惠、场景应用最开放、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正是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