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须深入实质。对历史档案的研究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从2009年到2018年,我查阅了大量19世纪以来关于南海诸岛的欧美国家官方历史档案。这些跨越120年的档案都压倒性地支持一个观点:南海诸岛确属中国。我在《南海的历史与主权》一书中对此进行了严谨论证。
在此仅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1921年,时任法国外交部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认为,西沙群岛显然是中国的。1931年,白里安还为此征询了时任法国外交部法律顾问巴斯德万特的意见。巴斯德万特给出的法律建议与白里安的观点相同:西沙群岛属于中国。我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找到了巴斯德万特的这份建议书。1974年,一名英国法律顾问在英国外交部法律意见书上写道:“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是中国的。”不仅如此,这名法律顾问还援引对中国在南海诸岛经济活动史的调查结果:“这些岛屿……自古以来每年都有中国渔民到访,他们在周边水域捕鱼,不定期地在岛上居住。我们殖民地部(自1891年以来)的记录证实了这一情况……”这份法律意见书获得了英国内阁的批准。
历史档案也揭示了美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所抱持的地缘博弈思维。二战前,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是中立的。但二战后,出于战略考虑,美国认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不应落入中国之手。美国国家档案馆有一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记录。该记录显示,1956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墨菲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虽然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没有主权要求,但应该鼓励菲律宾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时任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的判断是,“此事极其重要,美国应该采取快速、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