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野草”,引导“理性买谷”

2024-12-02 08:10 来源:环球时报

  什么是“谷子经济”?近期多只所谓“谷子经济”概念股涨停,让“谷子经济”成为人们好奇的对象。

  “谷子”源于英文“goods”,因发音与“谷子”相似,被指代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谷子”种类繁多,包括徽章、立牌、海报、挂件等。而“谷子经济”则是指围绕这些IP周边商品形成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收藏“谷子”来表达对某个IP的喜爱和忠诚。

  随着二次元的风刮到三次元,依托二次元市场的“谷子经济”已成为当下最热、最年轻的消费概念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已从2016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19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预计2029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00亿元。

  “谷子经济”为什么火爆?首先,究其实质,它是基于二次元的圈子文化形成的,一方面随着年轻二次元受众数量快速增长,叠加总体消费水平上升、消费观变化,使消费群体更在意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付费意愿升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圈子文化,“谷子”对于二次元群体具有展示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交价值。二次元文化给年轻人构筑了一个文化空间,“谷子”就是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年轻人可以通过“谷子”分辨同好,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归属感,实现自我认同与情绪价值的投射。

  其次,在客群基础日渐壮大的同时,类型店兴起、电商推广、资本与品牌联动也给“谷子经济”的爆火添了一把柴。相关店铺越来越“懂”消费者,以精美展品、稀有主题吸引他们前来“打卡”,规模稍大的还会开辟出社交区域。还有部分商场已开始通过设立“谷子”专场拉动客流,实现“枯木逢春”。

  相比盲盒,二者都依赖热门IP实现商业变现,本质上都是情感消费。只不过相比以玩具、手办为主的盲盒,“谷子”的产品形态更加多样。而从情感消费角度,盲盒更注重惊喜感和开箱乐趣;谷子则更强调收藏、展示性和社交属性。随着业态的发展,市场上也不乏“谷子盲盒”这种两者结合的形态上架。

  “谷子经济”爆火之余,一些隐忧也在逐渐显现。一是一些热门“谷子”价格水涨船高导致过度消费、盲目攀比和跟风等现象,对未成年人消费观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谷子经济”收藏价值与供需挂钩,价格飞涨可能产生巨大的泡沫。三是“谷子”市场目前缺乏完善的规范与监管,产品质量与版权问题时有发生。这都在制约“谷子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谷子经济”的热潮,市场与管理者需要保持一些“冷”思考。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第一,有关部门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理性消费并推动产业升级,打击存在版权、质量问题的“野草”,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谷子经济”与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第二,现阶段“谷子经济”IP的主力多是国外IP,企业应大力发掘国产IP价值、积极跨界合作,释放国产“谷子”的潜力。第三,消费者也要冷静消费、量力而行,不拱火、不投机,培养消费的品位与口味,让热爱长情而非“三分钟热度”,用更高的要求引导业态良性发展。(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月华)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击“野草”,引导“理性买谷”

2024年12月02日 08:10   来源:环球时报   汤俏

  什么是“谷子经济”?近期多只所谓“谷子经济”概念股涨停,让“谷子经济”成为人们好奇的对象。

  “谷子”源于英文“goods”,因发音与“谷子”相似,被指代动漫、游戏等IP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谷子”种类繁多,包括徽章、立牌、海报、挂件等。而“谷子经济”则是指围绕这些IP周边商品形成的消费文化和经济形态,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收藏“谷子”来表达对某个IP的喜爱和忠诚。

  随着二次元的风刮到三次元,依托二次元市场的“谷子经济”已成为当下最热、最年轻的消费概念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已从2016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19亿元,是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预计2029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00亿元。

  “谷子经济”为什么火爆?首先,究其实质,它是基于二次元的圈子文化形成的,一方面随着年轻二次元受众数量快速增长,叠加总体消费水平上升、消费观变化,使消费群体更在意消费带来的情绪价值,付费意愿升高。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圈子文化,“谷子”对于二次元群体具有展示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交价值。二次元文化给年轻人构筑了一个文化空间,“谷子”就是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年轻人可以通过“谷子”分辨同好,从中获得情感共鸣与归属感,实现自我认同与情绪价值的投射。

  其次,在客群基础日渐壮大的同时,类型店兴起、电商推广、资本与品牌联动也给“谷子经济”的爆火添了一把柴。相关店铺越来越“懂”消费者,以精美展品、稀有主题吸引他们前来“打卡”,规模稍大的还会开辟出社交区域。还有部分商场已开始通过设立“谷子”专场拉动客流,实现“枯木逢春”。

  相比盲盒,二者都依赖热门IP实现商业变现,本质上都是情感消费。只不过相比以玩具、手办为主的盲盒,“谷子”的产品形态更加多样。而从情感消费角度,盲盒更注重惊喜感和开箱乐趣;谷子则更强调收藏、展示性和社交属性。随着业态的发展,市场上也不乏“谷子盲盒”这种两者结合的形态上架。

  “谷子经济”爆火之余,一些隐忧也在逐渐显现。一是一些热门“谷子”价格水涨船高导致过度消费、盲目攀比和跟风等现象,对未成年人消费观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谷子经济”收藏价值与供需挂钩,价格飞涨可能产生巨大的泡沫。三是“谷子”市场目前缺乏完善的规范与监管,产品质量与版权问题时有发生。这都在制约“谷子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谷子经济”的热潮,市场与管理者需要保持一些“冷”思考。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第一,有关部门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理性消费并推动产业升级,打击存在版权、质量问题的“野草”,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谷子经济”与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第二,现阶段“谷子经济”IP的主力多是国外IP,企业应大力发掘国产IP价值、积极跨界合作,释放国产“谷子”的潜力。第三,消费者也要冷静消费、量力而行,不拱火、不投机,培养消费的品位与口味,让热爱长情而非“三分钟热度”,用更高的要求引导业态良性发展。(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月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