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谷”回归热爱与初心

2024-11-28 07:07 来源:南方日报

  过去叫“周边”,如今叫“谷子”;曾经的“角色厨”,现在摇身变成“吃谷人”……最近一段时间,名为“谷子经济”的概念在网络上火了,让这一小圈子迅速进入公众视野,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有人上当受骗。

  “谷子”的来源,一说是英文单词“goods”的音译,主要指动画、漫画和游戏角色的实体周边。市面上流行“御三家”——亚克力(立牌)、马口铁(徽章)和色纸,其中采用镭射膜、流沙、彩窗等工艺的格外受欢迎。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谷子”可能只是有一定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小摆件,然而在部分爱好者眼里,一些精致的产品包含了画师和制作者的劳动,倾注了同好们对虚拟角色的情感,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货币”。

  “老二次元”痴迷手办模型,“新同人粉”喜欢“吃谷”“吧唧”;有人喜欢收藏邮票字画,有人执着于集齐全套徽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本无伤大雅,“圈地自萌”是爱好者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消费观念提倡个性的当下,“谷子经济”若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也可以提振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要看到,部分“谷子”带有很强的盲盒炒作性质,人为制造稀缺、抬高“谷价”,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而非爱好者入场;“吃谷人”的群体中也有不少低龄未成年人,需要保障他们的权益,避免陷入非理性消费;不规范的圈子间也滋长了戾气、骂战,甚至形成“鄙视链”……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以此前引发争议的“小马宝莉卡”为例,抽卡的随机性、与朋友分享交换的诱惑对于青少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却也滋长了许多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市面上、同人圈里“谷子”的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盲目跟风的低龄消费者缺少对价格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部分平台商家、带货主播、“圈内群主”或引诱或暗示未成年消费者购买产品,甚至出现个别“负债囤谷”的负面新闻。种种乱象也让许多家长格外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正如有网友质疑:“一个小徽章怎么能卖那么贵,还被年轻人疯抢。”放眼当下的“谷子”市场,部分产品确实存在一定溢价,也反映出“谷子经济”本质是一种情绪消费,“吃谷”吃的更像是“精神粮食”。既然如此,更应综合治理种种市场乱象,审慎对待收藏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严防有人打着“热爱”的名头给青少年灌输错误观念。更要看到,本轮“谷子经济”概念走红,背后也有资本市场炒作的痕迹——多只概念股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炒作带来热度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严格来说,活跃在小圈子中的“吃谷”到底能否算作一种成熟的经济模式,仍有待观察。

  “吃谷”本是一小群人的兴趣爱好,也应回归热爱与初心。让炒概念、炒话题和炒价格的投机者们消停消停,让心怀热情的“吃谷人”们冷静冷静,如此才能带来更多快乐而非焦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吃谷”回归热爱与初心

2024年11月28日 07:07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过去叫“周边”,如今叫“谷子”;曾经的“角色厨”,现在摇身变成“吃谷人”……最近一段时间,名为“谷子经济”的概念在网络上火了,让这一小圈子迅速进入公众视野,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有人上当受骗。

  “谷子”的来源,一说是英文单词“goods”的音译,主要指动画、漫画和游戏角色的实体周边。市面上流行“御三家”——亚克力(立牌)、马口铁(徽章)和色纸,其中采用镭射膜、流沙、彩窗等工艺的格外受欢迎。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谷子”可能只是有一定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小摆件,然而在部分爱好者眼里,一些精致的产品包含了画师和制作者的劳动,倾注了同好们对虚拟角色的情感,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货币”。

  “老二次元”痴迷手办模型,“新同人粉”喜欢“吃谷”“吧唧”;有人喜欢收藏邮票字画,有人执着于集齐全套徽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本无伤大雅,“圈地自萌”是爱好者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消费观念提倡个性的当下,“谷子经济”若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也可以提振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要看到,部分“谷子”带有很强的盲盒炒作性质,人为制造稀缺、抬高“谷价”,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而非爱好者入场;“吃谷人”的群体中也有不少低龄未成年人,需要保障他们的权益,避免陷入非理性消费;不规范的圈子间也滋长了戾气、骂战,甚至形成“鄙视链”……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以此前引发争议的“小马宝莉卡”为例,抽卡的随机性、与朋友分享交换的诱惑对于青少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却也滋长了许多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市面上、同人圈里“谷子”的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盲目跟风的低龄消费者缺少对价格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部分平台商家、带货主播、“圈内群主”或引诱或暗示未成年消费者购买产品,甚至出现个别“负债囤谷”的负面新闻。种种乱象也让许多家长格外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正如有网友质疑:“一个小徽章怎么能卖那么贵,还被年轻人疯抢。”放眼当下的“谷子”市场,部分产品确实存在一定溢价,也反映出“谷子经济”本质是一种情绪消费,“吃谷”吃的更像是“精神粮食”。既然如此,更应综合治理种种市场乱象,审慎对待收藏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严防有人打着“热爱”的名头给青少年灌输错误观念。更要看到,本轮“谷子经济”概念走红,背后也有资本市场炒作的痕迹——多只概念股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炒作带来热度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严格来说,活跃在小圈子中的“吃谷”到底能否算作一种成熟的经济模式,仍有待观察。

  “吃谷”本是一小群人的兴趣爱好,也应回归热爱与初心。让炒概念、炒话题和炒价格的投机者们消停消停,让心怀热情的“吃谷人”们冷静冷静,如此才能带来更多快乐而非焦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