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叫“周边”,如今叫“谷子”;曾经的“角色厨”,现在摇身变成“吃谷人”……最近一段时间,名为“谷子经济”的概念在网络上火了,让这一小圈子迅速进入公众视野,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也有人上当受骗。
“谷子”的来源,一说是英文单词“goods”的音译,主要指动画、漫画和游戏角色的实体周边。市面上流行“御三家”——亚克力(立牌)、马口铁(徽章)和色纸,其中采用镭射膜、流沙、彩窗等工艺的格外受欢迎。在普通消费者看来,“谷子”可能只是有一定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小摆件,然而在部分爱好者眼里,一些精致的产品包含了画师和制作者的劳动,倾注了同好们对虚拟角色的情感,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货币”。
“老二次元”痴迷手办模型,“新同人粉”喜欢“吃谷”“吧唧”;有人喜欢收藏邮票字画,有人执着于集齐全套徽章……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本无伤大雅,“圈地自萌”是爱好者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消费观念提倡个性的当下,“谷子经济”若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也可以提振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也要看到,部分“谷子”带有很强的盲盒炒作性质,人为制造稀缺、抬高“谷价”,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而非爱好者入场;“吃谷人”的群体中也有不少低龄未成年人,需要保障他们的权益,避免陷入非理性消费;不规范的圈子间也滋长了戾气、骂战,甚至形成“鄙视链”……这些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以此前引发争议的“小马宝莉卡”为例,抽卡的随机性、与朋友分享交换的诱惑对于青少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却也滋长了许多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市面上、同人圈里“谷子”的质量参差不齐,许多盲目跟风的低龄消费者缺少对价格的判断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部分平台商家、带货主播、“圈内群主”或引诱或暗示未成年消费者购买产品,甚至出现个别“负债囤谷”的负面新闻。种种乱象也让许多家长格外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正如有网友质疑:“一个小徽章怎么能卖那么贵,还被年轻人疯抢。”放眼当下的“谷子”市场,部分产品确实存在一定溢价,也反映出“谷子经济”本质是一种情绪消费,“吃谷”吃的更像是“精神粮食”。既然如此,更应综合治理种种市场乱象,审慎对待收藏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严防有人打着“热爱”的名头给青少年灌输错误观念。更要看到,本轮“谷子经济”概念走红,背后也有资本市场炒作的痕迹——多只概念股票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炒作带来热度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严格来说,活跃在小圈子中的“吃谷”到底能否算作一种成熟的经济模式,仍有待观察。
“吃谷”本是一小群人的兴趣爱好,也应回归热爱与初心。让炒概念、炒话题和炒价格的投机者们消停消停,让心怀热情的“吃谷人”们冷静冷静,如此才能带来更多快乐而非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