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帖里埋“雷”,够雷人的!

2024-11-12 06:48 来源:广州日报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人生大事,许多人都习惯上网刷刷网友评价,看看是否有需要“避雷”的地方。然而,不少人却发现,如今的避雷帖似乎变了味,自己明明在看避雷帖,却屡屡“踩雷”。

  避雷帖的初衷是美好的,它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网络平台将个人的经验和建议传播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人规避潜在风险。然而,随着避雷帖的普及,一些帖子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细看这些“变味”的避雷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正话反说、借机营销。一些商家进行反向“种草”,标题说着“后悔买了”,正文却是“后悔买晚了”,借机为自家产品打广告,有的还会发布不实信息、“拉踩”同行。二是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部分避雷帖充斥着主观判断,却缺少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这样一来,其他消费者能否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少走弯路,还未可知。三是一些博主为了吸眼球、博流量,刻意制造争议或夸大事实,让帖子“画风”完全走偏。很显然,如此避雷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还可能导致网暴等不良后果。

  众声喧哗,我们不妨保持理性、审慎看待,其中关键是要学会甄别。一方面,要关注避雷帖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被情绪化的内容所误导。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消费体验和需求不同,他人规避的“雷区”未必不适用于自己。一些“浑水摸鱼”的商家也应意识到,滥用套路的短视行为只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最终损害品牌形象。通过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当然,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更需要平台加强对避雷帖的审核和管理,对于虚假宣传、夸大事实的帖子进行及时删除和处罚。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避雷帖里埋“雷”,够雷人的!

2024年11月12日 06:48   来源:广州日报   皇甫思逸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人生大事,许多人都习惯上网刷刷网友评价,看看是否有需要“避雷”的地方。然而,不少人却发现,如今的避雷帖似乎变了味,自己明明在看避雷帖,却屡屡“踩雷”。

  避雷帖的初衷是美好的,它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通过网络平台将个人的经验和建议传播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人规避潜在风险。然而,随着避雷帖的普及,一些帖子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细看这些“变味”的避雷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正话反说、借机营销。一些商家进行反向“种草”,标题说着“后悔买了”,正文却是“后悔买晚了”,借机为自家产品打广告,有的还会发布不实信息、“拉踩”同行。二是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部分避雷帖充斥着主观判断,却缺少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这样一来,其他消费者能否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少走弯路,还未可知。三是一些博主为了吸眼球、博流量,刻意制造争议或夸大事实,让帖子“画风”完全走偏。很显然,如此避雷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还可能导致网暴等不良后果。

  众声喧哗,我们不妨保持理性、审慎看待,其中关键是要学会甄别。一方面,要关注避雷帖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被情绪化的内容所误导。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消费体验和需求不同,他人规避的“雷区”未必不适用于自己。一些“浑水摸鱼”的商家也应意识到,滥用套路的短视行为只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最终损害品牌形象。通过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当然,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更需要平台加强对避雷帖的审核和管理,对于虚假宣传、夸大事实的帖子进行及时删除和处罚。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