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2024-10-30 07:28 来源:北京日报

  近段时间,国乒比赛成绩相当起伏。半个月前的亚锦赛,国乒创造了队史亚锦赛最差成绩;几天前结束的WTT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队两名队员甚至连决赛都没进……对此,国乒总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请大家相信国乒不畏困难、全力争胜的信心和决心”。

  理性来看,国乒输球有不少客观原因。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乒乓球各级别国际赛事十分密集,运动员确实疲惫。加之国乒近来选派了更多年轻人出战,本就有练兵之义。但不管怎么说,一支人才济济的“梦之队”在国际赛场上一输再输,多少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大家都希望国乒好,在一时失利的失落之外,更关键的是能从状态起伏中收获什么。

  一直以来,国乒夺冠在中国观众心中似乎“理所应当”“没有悬念”。可是,竞技体育从没有“应该”,中国队在乒坛更不是没有对手。尤其近年来,世界乒坛整体实力上升,国乒的“绝对统治力”逐渐丧失。这一点从巴黎奥运会上就可见一斑,国乒虽然最终实现全金包揽,但过程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十分艰险。2009年初,中国乒协曾推出“养狼计划”,意在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这么多年过去,可以看到,“狼”真要来了。

  主力缺阵惨遭失利,也敲响了人才梯队建设的警钟。环顾对手,日本的张本智和、张本美和,朝鲜的金琴英,瑞典的莫雷加德,法国的勒布伦兄弟等“00后”甚至“05后”进步飞速,已在各自队伍挑起大梁,在国际赛事上和国乒主力打得难解难分。与他们相比,国乒后继人才经受的历练就有些不足了。中生代球员、年轻小将等虽也有不少高光时刻,但状态不稳,距离扛起重担还有不小距离。人才济济也是甜蜜的烦恼,如何让更多球员参与大赛磨炼,给他们更多挑大梁的机会,是国乒颇为迫切的课题。

  体育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球员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自处,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乒乓球虽备受关注,但一直以来商业化程度并不高。近些年,国际乒乓球商业化、职业化加速,但密集赛事也占用了球员大量训练和休息时间。另一方面,“饭圈”文化也趁机而入。个别粉丝或发私信骚扰,或从个人好恶出发无端质疑比赛,挑动对立、谩骂诽谤……体育本是纯粹的,一向静心训练、专心比赛的运动员们哪见过这种阵仗,多少会受些干扰。

  事实上,于中国乒乓而言,也从来不只有“笑傲江湖”的快意时刻。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两面弧圈球技术兴起,又恰逢天才球员辈出,在国际赛场打出了相当的压制力。彼时的中国乒乓男队,则经历了一段打法没落、思维守旧的至暗时刻。艰难局面下,凭借“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精神,调整战术,步步为营,这才走出低谷。回头审视,国乒这些年之所以能延续巅峰,一大原因就是有过陷入低谷的强烈痛感,让我们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爱之深,责之切。”队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担忧可以理解,但也别过于心急,甚至一味否定、口诛笔伐。新的奥运周期刚刚开始,时间足够,相信我们的队伍定能找到症结所在,找出破局方式,续写新的荣光。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2024年10月30日 07:28   来源:北京日报   晁星

  近段时间,国乒比赛成绩相当起伏。半个月前的亚锦赛,国乒创造了队史亚锦赛最差成绩;几天前结束的WTT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队两名队员甚至连决赛都没进……对此,国乒总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请大家相信国乒不畏困难、全力争胜的信心和决心”。

  理性来看,国乒输球有不少客观原因。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乒乓球各级别国际赛事十分密集,运动员确实疲惫。加之国乒近来选派了更多年轻人出战,本就有练兵之义。但不管怎么说,一支人才济济的“梦之队”在国际赛场上一输再输,多少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大家都希望国乒好,在一时失利的失落之外,更关键的是能从状态起伏中收获什么。

  一直以来,国乒夺冠在中国观众心中似乎“理所应当”“没有悬念”。可是,竞技体育从没有“应该”,中国队在乒坛更不是没有对手。尤其近年来,世界乒坛整体实力上升,国乒的“绝对统治力”逐渐丧失。这一点从巴黎奥运会上就可见一斑,国乒虽然最终实现全金包揽,但过程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十分艰险。2009年初,中国乒协曾推出“养狼计划”,意在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这么多年过去,可以看到,“狼”真要来了。

  主力缺阵惨遭失利,也敲响了人才梯队建设的警钟。环顾对手,日本的张本智和、张本美和,朝鲜的金琴英,瑞典的莫雷加德,法国的勒布伦兄弟等“00后”甚至“05后”进步飞速,已在各自队伍挑起大梁,在国际赛事上和国乒主力打得难解难分。与他们相比,国乒后继人才经受的历练就有些不足了。中生代球员、年轻小将等虽也有不少高光时刻,但状态不稳,距离扛起重担还有不小距离。人才济济也是甜蜜的烦恼,如何让更多球员参与大赛磨炼,给他们更多挑大梁的机会,是国乒颇为迫切的课题。

  体育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球员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自处,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乒乓球虽备受关注,但一直以来商业化程度并不高。近些年,国际乒乓球商业化、职业化加速,但密集赛事也占用了球员大量训练和休息时间。另一方面,“饭圈”文化也趁机而入。个别粉丝或发私信骚扰,或从个人好恶出发无端质疑比赛,挑动对立、谩骂诽谤……体育本是纯粹的,一向静心训练、专心比赛的运动员们哪见过这种阵仗,多少会受些干扰。

  事实上,于中国乒乓而言,也从来不只有“笑傲江湖”的快意时刻。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两面弧圈球技术兴起,又恰逢天才球员辈出,在国际赛场打出了相当的压制力。彼时的中国乒乓男队,则经历了一段打法没落、思维守旧的至暗时刻。艰难局面下,凭借“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精神,调整战术,步步为营,这才走出低谷。回头审视,国乒这些年之所以能延续巅峰,一大原因就是有过陷入低谷的强烈痛感,让我们始终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

  “爱之深,责之切。”队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担忧可以理解,但也别过于心急,甚至一味否定、口诛笔伐。新的奥运周期刚刚开始,时间足够,相信我们的队伍定能找到症结所在,找出破局方式,续写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