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乒比赛成绩相当起伏。半个月前的亚锦赛,国乒创造了队史亚锦赛最差成绩;几天前结束的WTT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队两名队员甚至连决赛都没进……对此,国乒总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请大家相信国乒不畏困难、全力争胜的信心和决心”。
理性来看,国乒输球有不少客观原因。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乒乓球各级别国际赛事十分密集,运动员确实疲惫。加之国乒近来选派了更多年轻人出战,本就有练兵之义。但不管怎么说,一支人才济济的“梦之队”在国际赛场上一输再输,多少还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大家都希望国乒好,在一时失利的失落之外,更关键的是能从状态起伏中收获什么。
一直以来,国乒夺冠在中国观众心中似乎“理所应当”“没有悬念”。可是,竞技体育从没有“应该”,中国队在乒坛更不是没有对手。尤其近年来,世界乒坛整体实力上升,国乒的“绝对统治力”逐渐丧失。这一点从巴黎奥运会上就可见一斑,国乒虽然最终实现全金包揽,但过程并非顺风顺水,而是十分艰险。2009年初,中国乒协曾推出“养狼计划”,意在帮助外国乒乓球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这么多年过去,可以看到,“狼”真要来了。
主力缺阵惨遭失利,也敲响了人才梯队建设的警钟。环顾对手,日本的张本智和、张本美和,朝鲜的金琴英,瑞典的莫雷加德,法国的勒布伦兄弟等“00后”甚至“05后”进步飞速,已在各自队伍挑起大梁,在国际赛事上和国乒主力打得难解难分。与他们相比,国乒后继人才经受的历练就有些不足了。中生代球员、年轻小将等虽也有不少高光时刻,但状态不稳,距离扛起重担还有不小距离。人才济济也是甜蜜的烦恼,如何让更多球员参与大赛磨炼,给他们更多挑大梁的机会,是国乒颇为迫切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