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悦远来,又一届广交会如约而至。
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门迎客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在展台前驻足洽谈,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展”的市场号召力。从规模上看,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将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可以说,广交会每一次举办都如同一次全新的出发,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那么,广交会究竟是如何做到常办常新的呢?
以改革促发展,是广交会常办常新的底色。回望广交会的历史,从“一馆一期”到“两馆两期”再到如今“一届三期”,广交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丰富业态、拓展功能。比如,本届广交会优化了跨境电商展示区和贸易服务区,首次在新能源专区中增加氢能新题材,新设储能产品专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对首次参展的原创性发明、品牌商标、外观创新等产品出具展出证明,更好助力企业申报专利;在展会服务方面,在100%绿色布展基础上,创建“零碳”广交会……一项项推陈出新的举措,真正彰显了新广交、新气象。
以市场为导向,是广交会常办常新的生命线。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广交会坚持市场导向,正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置身广交会,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市场的活力: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8000多家,“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600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4000多家……众多企业在这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满足全球客商对高品质、创新型产品的需求,让“中国制造”与世界需求紧密相连,也让广交会真正成为了中国外贸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