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发展自动驾驶产业也要符合这个重要原则。机遇与挑战并存,期待政府、企业、社会携手前行,让自动驾驶技术更好服务百姓生活。
9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圳召开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安全标准稳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暨国家标准发布会。会议现场发布了6项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推荐性国家标准;9月29日,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汽车发展”为主题的2024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在合肥召开。与会代表共同探讨我国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汽车的话题,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深刻影响着众多产业。如今,人们在汽车产业身上越来越频繁地见到人工智能的身影。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其涉及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驾驶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自动驾驶也是推动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科技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武汉为例,自动驾驶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的风口,为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助力和支撑——“光谷”的光电信息产业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了提升,“车谷”的硬件生产和产能升级有了方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实现了两大实体产业内部的联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科技赋能交通 共创美好生活
“智造”先行,中国新能源汽车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