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车企动作频频。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将全力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蔚来宣布全球首颗车规5纳米高性能智驾芯片流片成功……新能源车企阔步迈向智能化下半场,引发了市场和舆论的双重关注。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加速转型。2024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新能源车超越传统燃油车成为主流。今年上半年,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销售占比超过50%。不仅电动化发展再上新台阶,更是开启了组合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我国新能源车企凭借技术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不仅延续了产销量快速增长的态势,还在智能化竞争阶段,从“追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进入智能化下半场竞争的关键期,我国新能源车企占据着新赛道的领先位。蔚来全球申请中及已授权专利总数达8700件,长安汽车掌握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2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而以小鹏、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多家车企则在“低空经济”领域持续发力,着眼“飞行汽车”实现智能安全的空中出行……从生产端到乘用端,自动化生产、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超级快充等技术已经融入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新技术引领着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发展。
当下,我国已公布将在20个城市(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汽车产业对高端技术突破的需求跃升,推动各地积极布局——北京将开展3000平方公里4.0阶段车路协同验证,向全市复制推广智能网联标准路口,上海则对形成出行服务、商业运营、精细治理、产业升级样板模式制定了时间表,并计划在2027年至2030年实现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