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秋分前后,各地区各部门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当前,各地秋粮陆续迎来收获,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不过,农业丰收并不等于农民增收。不妨以丰收节为契机,共庆丰收、共促消费,加力推动产销衔接,让农民多增收,让市民更满意。
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平台。今年的丰收节把促消费作为重头戏,继续组织金秋消费季活动,融合线上线下多元场景,联动中秋国庆等假日市场,时间将持续到11月底。目的就是推介特色优质农产品,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出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让居民望山见水忆乡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传统来源,对农民来说,务农收入是本源。农民增收入,首先要农业增效益。农业效益既体现在产量和规模上,又体现在质量和价格上,还体现在管理和成本上。近两年来,不少大宗农产品面临消费不足的挑战,有的遭遇季节性结构性供过于求,少部分品种的效益不容乐观。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控制成本、稳定价格、促进消费是农业增效益的应有之义。要优化生产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产业融合。
优化生产方式。凡事预则立,在生产之前就要谋划好品种结构、产品结构。需求是导航灯,想要吸引更多消费者,就要更好了解其需求。消费者愿意为真正优质的农产品买单,关键是把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多元需求结合起来,增加优质供给。同样是阳光玫瑰葡萄,有的追求数量,亩产虽高但口感一般,每斤价格不到10元;有的追求质量,亩产一般但口感香甜,每斤价格能到30元。科技是通行证,能不能卖上好价格,离不开科技赋能。延长上市时间,实现错峰上市,是卖出好价格的关键。这就要打好科技牌,尝试特色品种,使用合适的技术,加强加工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