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苹果棋逢对手: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

2024-09-12 07:26 来源:红网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16系列手机、Apple Watch Series 10智能手表和AirPods 4耳机新品。不到14个小时后,华为的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正式推出。(9月11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两大科技巨头,同日进行新品官宣的举动无疑吸引了全球科技爱好者的目光,也彰显了华为与苹果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事实上,华为与苹果的发布会“撞档”已多次发生。在网友们热烈探讨谁是“赢家”时,华为与苹果却不能简单地“一局定胜负”。正如古语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市场角度看来,华为与苹果的竞争确实残酷,但从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双方不相上下的实力与力争上游的劲头不仅推动了各自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苹果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一直以来以其技术优势和卓越的用户体验赢得市场的高度评价。每一次的新品发布,苹果都在持续定义着高端智能设备的标准。iPhone 16系列的推出,不仅在硬件配置上做出了显著提升,更在系统优化和生态系统建设上进行了深耕。Apple Watch Series 10智能手表的新增功能以及AirPods 4耳机的音质改进,皆体现了苹果在用户体验上的不懈追求。同时,苹果新iPhone硬件支持AI,苹果将AI功能进一步梳理为表达自我、重现回忆、任务安排、Siri(智能语音助理)、摄像头识别功能五大类,将新兴技术融入用户日常生活中。

  面对苹果在技术方面的突破,华为也不甘示弱,开始“迅速反击”。作为中国科技的佼佼者,华为凭借其在5G技术、折叠屏设计以及芯片研发方面的突破,展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敏感度。

  在华为的新品发布会上,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正式与大众见面,这是华为在折叠屏技术上的又一里程碑。在此之前,三折叠手机只是文学作品中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之一,如今却在华为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

  三折叠手机新品上市后,必然会带来手机产业链企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华为产品的升级给高端芯片、铰链等供应链厂商带来了技术上的压力,为了满足供应需求,相关产业链公司在需要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上持续协同创新。在这样的压力下,手机零件供应链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据新华网报道,凯盛科技公司生产的超薄柔性玻璃可应用于折叠屏电子产品(含三折叠);飞荣达公司散热和导电类相关产品均有应用于折叠手机。

  这也更加证实了华为与苹果两家公司的竞争关系带来的不是谁输谁赢的简单结果,而是在创新路上的相互促进从而带来产业繁荣的复杂过程。“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在科技行业中,变化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变化往往源于竞争。

  棋逢对手,双方才能通过不断地撞击和对抗,激发自身的潜力。而良性竞争的存在,也会为整个科技行业注入活力和动力,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繁荣。

  因此,华为与苹果的竞争,正如思想的碰撞,虽充满激烈,但带来了进步与繁荣的“火花”。随着科技的不断演变,希望华为与苹果将在未来继续推动行业的创新,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华为与苹果棋逢对手: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

2024年09月12日 07:26   来源:红网   刘航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16系列手机、Apple Watch Series 10智能手表和AirPods 4耳机新品。不到14个小时后,华为的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正式推出。(9月11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两大科技巨头,同日进行新品官宣的举动无疑吸引了全球科技爱好者的目光,也彰显了华为与苹果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事实上,华为与苹果的发布会“撞档”已多次发生。在网友们热烈探讨谁是“赢家”时,华为与苹果却不能简单地“一局定胜负”。正如古语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市场角度看来,华为与苹果的竞争确实残酷,但从科技的长远发展来看,双方不相上下的实力与力争上游的劲头不仅推动了各自技术的进步,也促使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苹果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一直以来以其技术优势和卓越的用户体验赢得市场的高度评价。每一次的新品发布,苹果都在持续定义着高端智能设备的标准。iPhone 16系列的推出,不仅在硬件配置上做出了显著提升,更在系统优化和生态系统建设上进行了深耕。Apple Watch Series 10智能手表的新增功能以及AirPods 4耳机的音质改进,皆体现了苹果在用户体验上的不懈追求。同时,苹果新iPhone硬件支持AI,苹果将AI功能进一步梳理为表达自我、重现回忆、任务安排、Siri(智能语音助理)、摄像头识别功能五大类,将新兴技术融入用户日常生活中。

  面对苹果在技术方面的突破,华为也不甘示弱,开始“迅速反击”。作为中国科技的佼佼者,华为凭借其在5G技术、折叠屏设计以及芯片研发方面的突破,展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敏感度。

  在华为的新品发布会上,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正式与大众见面,这是华为在折叠屏技术上的又一里程碑。在此之前,三折叠手机只是文学作品中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之一,如今却在华为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

  三折叠手机新品上市后,必然会带来手机产业链企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华为产品的升级给高端芯片、铰链等供应链厂商带来了技术上的压力,为了满足供应需求,相关产业链公司在需要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上持续协同创新。在这样的压力下,手机零件供应链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据新华网报道,凯盛科技公司生产的超薄柔性玻璃可应用于折叠屏电子产品(含三折叠);飞荣达公司散热和导电类相关产品均有应用于折叠手机。

  这也更加证实了华为与苹果两家公司的竞争关系带来的不是谁输谁赢的简单结果,而是在创新路上的相互促进从而带来产业繁荣的复杂过程。“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在科技行业中,变化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而这种变化往往源于竞争。

  棋逢对手,双方才能通过不断地撞击和对抗,激发自身的潜力。而良性竞争的存在,也会为整个科技行业注入活力和动力,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繁荣。

  因此,华为与苹果的竞争,正如思想的碰撞,虽充满激烈,但带来了进步与繁荣的“火花”。随着科技的不断演变,希望华为与苹果将在未来继续推动行业的创新,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