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追星”是一起闪闪发光

2024-09-11 07:07 来源:北京日报

  “我们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意义就会产生意义。”陶勇医生日前的一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南开大学医学院吴卓桐同学见面的经历,一则“追星”成功的故事由此为更多人知晓。

  “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 2020年的那起恶性伤医事件中,陶勇医生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医者大爱,深深震撼了太多人,其中就包括彼时正读高三的吴卓桐。他不仅将陶勇医生的事迹写入了高考作文,还选择了南开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期间,吴卓桐连续四年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先后获得10余项奖学金、30余项荣誉奖励。2023年5月,吴卓桐在一场科普活动中与陶勇医生同台演讲。会后,陶勇医生特意用曾经重伤的左手与吴卓桐相握,那一刻,吴卓桐更加坚定了信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播光者”。

  因为热爱与坚持,所以“追星”成功,一起闪闪发光。某种程度上,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之中,总会遇到优秀的人、想要成为的人,于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不断形塑更好的自己。看看这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曾与郭晶晶合影的5岁女孩张家齐,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曾为警察父亲英勇牺牲哭泣的4岁女孩陈颖,23年后让“警号024596”重启;曾在汶川地震中获救的少年张自立,10多年后奔赴泸定地震救援,成了怀抱呵护婴儿的“汶川哥哥”……无论我们想要追的“星”闪耀在哪片夜空,无论我们最终有没有“成为光”,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激励与指引,必是人生路上足够明亮闪耀的篇章。

  同样感人至深的,还有前辈与后辈在传承与奔赴间所彰显的“意义”本身。置身思潮多元又复杂的现代社会,不乏一些人患上了“不断追求意义,又总是感到意义缺乏”的“时代病”。但上述这些“追星”故事,足以给我们最鲜明的思考:有一群又一群人,坚持做着有意义、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哪怕遭遇挫折亦不改其志。诚如陶勇医生所写,“同样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的反馈,让我更加明确‘意义’它是一个动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心中有光,全力奔跑,便不会落入虚无的陷阱。

  寻找和发现人生的意义,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人生苦短,愿更多人找到人生航向、积极向上,“通过强大自身,服务社会所发出的那点光,一定会在某个瞬间照亮一个,或者数个角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最好的“追星”是一起闪闪发光

2024年09月11日 07:07   来源:北京日报   杜梨

  “我们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意义就会产生意义。”陶勇医生日前的一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南开大学医学院吴卓桐同学见面的经历,一则“追星”成功的故事由此为更多人知晓。

  “碰伤我的石头,我没有必要对它拳打脚踢,而是要搬开它,继续前行。” 2020年的那起恶性伤医事件中,陶勇医生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医者大爱,深深震撼了太多人,其中就包括彼时正读高三的吴卓桐。他不仅将陶勇医生的事迹写入了高考作文,还选择了南开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期间,吴卓桐连续四年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先后获得10余项奖学金、30余项荣誉奖励。2023年5月,吴卓桐在一场科普活动中与陶勇医生同台演讲。会后,陶勇医生特意用曾经重伤的左手与吴卓桐相握,那一刻,吴卓桐更加坚定了信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播光者”。

  因为热爱与坚持,所以“追星”成功,一起闪闪发光。某种程度上,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之中,总会遇到优秀的人、想要成为的人,于是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不断形塑更好的自己。看看这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曾与郭晶晶合影的5岁女孩张家齐,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曾为警察父亲英勇牺牲哭泣的4岁女孩陈颖,23年后让“警号024596”重启;曾在汶川地震中获救的少年张自立,10多年后奔赴泸定地震救援,成了怀抱呵护婴儿的“汶川哥哥”……无论我们想要追的“星”闪耀在哪片夜空,无论我们最终有没有“成为光”,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激励与指引,必是人生路上足够明亮闪耀的篇章。

  同样感人至深的,还有前辈与后辈在传承与奔赴间所彰显的“意义”本身。置身思潮多元又复杂的现代社会,不乏一些人患上了“不断追求意义,又总是感到意义缺乏”的“时代病”。但上述这些“追星”故事,足以给我们最鲜明的思考:有一群又一群人,坚持做着有意义、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哪怕遭遇挫折亦不改其志。诚如陶勇医生所写,“同样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的反馈,让我更加明确‘意义’它是一个动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心中有光,全力奔跑,便不会落入虚无的陷阱。

  寻找和发现人生的意义,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人生苦短,愿更多人找到人生航向、积极向上,“通过强大自身,服务社会所发出的那点光,一定会在某个瞬间照亮一个,或者数个角落”。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