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不买,女生不卖,同一时段,从一而终,尽量正常,不要变态。”“先养活你自己,再养活你的小二、小三、小××”。近日,云南师范大学的新生入学仪式因直白谈性教育,在网上引发争议。9月9日,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协调处理。(9月9日 大风新闻)
性教育,一个向来隐晦而敏感的话题,同样也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云南师范大学关于性教育的内容被分享到网上后,既有支持者认为“话糙理不糙”,也有反对者认为过于“露骨直白”。笔者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认为舆论对此不妨多点理解。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争议,不在于性教育话题本身,而在于性教育过程中的表达是否妥当。从网传的ppt来看,内容可以说是“网感很重”,表达上也是简约直白,的确与一般的宣讲ppt存在较大区别。有网友指出这样的ppt像是网络段子,不应出现在大学庄严的新生入学仪式上。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演讲老师在尽量靠拢学生,想借助幽默的表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轻松地面对性教育这个话题。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只能说见仁见智。
并且对于事件的判断,既要看呈现了什么,更要看引导了什么。从诸多ppt中抽出一两张来,自然是容易“望图生义”的,倘若有人再把“不要变态”截成“要变态”,岂不是更加“罪上加罪”了?事实上,演讲老师的ppt是连贯的,并且也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例如前面说你以为大学可以……,后面紧接着又发出反问进行指正。倘若只看抑的部分而不看扬的部分,自然也就容易产生歧义。整体来看,演讲的引导方向其实很明确,即大学生应该洁身自好、学会保护自己、保持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