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溪北苑,一名16岁少年在理发店剪头烫发被要求支付4000元,发生纠纷后选择报警。9月8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网传“16岁少年剪头烫发被索要4000元”一事,我局第一时间到达涉事理发店进行全面核实。经初步调查,该理发店涉嫌存在消费欺诈行为,我局已立案调查。(9月9日 潮新闻客户端)
对大多数人来说,理发是民生需求,几十元剪个头就能满足需要。即便有人有高端美发需求,店家也要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你说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还在父母的监护之下,涉世未深,没有经济自主能力,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有高端美发需求,也不具备天价服务经济支付能力,店家把“宰”客的刀子明晃晃地伸向未成年人,谁能容忍这种无底线的欺诈行为?所以,事件一经曝光,遭到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谴责。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利用价格手段侵犯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理发店作为服务提供者,应当明确标示服务价格,确保消费者在享受服务前能够充分了解并同意所需支付的费用。然而,该理发店不仅未做到明码标价,还利用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和社会经验的特点,试图通过天价服务费来获取不义之财,不仅违背了商业伦理,也触犯了法律法规。因此,当事理发店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也是理所应当、咎由自取。
清人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提出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商业经营伦理。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关爱。无视这老弱群体需要社会呵护的要求,反而欺诈或诱导未成年人进行不合理消费,已经触犯了社会道德底线,也有违法律精神。《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在法治社会,店家向一个16岁少年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其道德境界连几百年前的古人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