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气人短剧”拿捏情绪

2024-08-16 06:57 来源:广州日报

  卖惨不好使了,部分自媒体开始用“气死人不偿命”来收割流量——渲染家庭矛盾、制造身份对立、剑指社会公正……屏幕里,鸡飞狗跳地演着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隔着屏幕给两拳”的人和事儿。屏幕外,是气得只恨评论手速不够快的网友。(8月15日《半月谈》)

  自媒体博主为了流量给自己“加戏”并非个例,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微短剧中充斥着让人十分不适的剧情,疯狂撩拨网友情绪。比如保姆虐待孩子、儿子“手撕”亲妈、丈夫殴打妻子、被养母逼迫相亲……不是这头在扇巴掌,就是那头在跪地痛哭,主打一个怎么狗血怎么来,离谱的是许多网友还煞有其事地激烈讨论、点赞转发。

  这些自导自演的短视频在叙事逻辑上表现出一些共性:它们大多紧跟热点,台词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还很擅长在选题和人物塑造上捕捉和放大社会矛盾、激发网友负面情绪。比如树立“恶婆婆”这个“靶子”,打开某个短视频平台,你会发现这类形象几乎占据了家庭微短剧的半壁江山。再就是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的界限,这些短剧拍摄方式很是“日常”,剧情张力十足、演员演技“逼真”、代入感极强,不仔细分辨还真有可能信以为真。

  类似的气人剧本批量上线,渲染矛盾、制造对立,用“无底线”形容不为过。任由这种极端化的短视频在网络空间扩散蔓延,很有可能会固化偏见,加剧舆论场的割裂,理应引起各界反思。尽管一些平台已经对相关微短剧进行下架处理,但轻拿轻放未必能奏效,也防不住一些账号换“马甲”重生。整治这些无所顾忌的蹭流量行为,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平台也有必要改进算法机制、强化溯源管理,提高对相关视频和账号的甄别精度、打击力度。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被“气人短剧”拿捏情绪

2024年08月16日 06:57   来源:广州日报   付迎红

  卖惨不好使了,部分自媒体开始用“气死人不偿命”来收割流量——渲染家庭矛盾、制造身份对立、剑指社会公正……屏幕里,鸡飞狗跳地演着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隔着屏幕给两拳”的人和事儿。屏幕外,是气得只恨评论手速不够快的网友。(8月15日《半月谈》)

  自媒体博主为了流量给自己“加戏”并非个例,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微短剧中充斥着让人十分不适的剧情,疯狂撩拨网友情绪。比如保姆虐待孩子、儿子“手撕”亲妈、丈夫殴打妻子、被养母逼迫相亲……不是这头在扇巴掌,就是那头在跪地痛哭,主打一个怎么狗血怎么来,离谱的是许多网友还煞有其事地激烈讨论、点赞转发。

  这些自导自演的短视频在叙事逻辑上表现出一些共性:它们大多紧跟热点,台词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还很擅长在选题和人物塑造上捕捉和放大社会矛盾、激发网友负面情绪。比如树立“恶婆婆”这个“靶子”,打开某个短视频平台,你会发现这类形象几乎占据了家庭微短剧的半壁江山。再就是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的界限,这些短剧拍摄方式很是“日常”,剧情张力十足、演员演技“逼真”、代入感极强,不仔细分辨还真有可能信以为真。

  类似的气人剧本批量上线,渲染矛盾、制造对立,用“无底线”形容不为过。任由这种极端化的短视频在网络空间扩散蔓延,很有可能会固化偏见,加剧舆论场的割裂,理应引起各界反思。尽管一些平台已经对相关微短剧进行下架处理,但轻拿轻放未必能奏效,也防不住一些账号换“马甲”重生。整治这些无所顾忌的蹭流量行为,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平台也有必要改进算法机制、强化溯源管理,提高对相关视频和账号的甄别精度、打击力度。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