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牛斯山区的牧羊人之舞

2024-07-26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手臂高高抬起,舞步交叉回旋,裙摆舞动飘扬……伴随着三孔笛的悠扬旋律和半音阶手风琴的明快节奏,法国上比利牛斯省康庞镇的村民们跳起具有浓郁南法风情的牧羊人之舞。婉转悠扬的音乐,热情欢快的舞姿,既展现欢迎远方来客的喜悦,也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比利牛斯山区牧羊人的生活。

  比利牛斯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交界处,山脉形成的天然阻隔使法国一侧雨水丰沛,高山牧草每年可生长两到三茬,非常适宜放牧。在位于山脚的小镇卢尔德的比利牛斯山历史博物馆里,笔者了解到,牧羊作为当地一种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期。自中世纪起,牧羊人开始在当地生活,随季节迁徙放牧。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上比利牛斯省独有的乡村特征,积淀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直观地体现在牧羊人舞者的服饰上——女性往往身着多色条纹点缀的宽大裙子,头戴方巾,肩上覆着一条羊绒披肩;男性腰间系着羊毛腰带,头戴黑色尖头贝雷帽。这些手工制作的传统服饰,集功能性、耐用性为一体,富有浓浓的比利牛斯山区特色。

  现代法语中“牧羊人”一词起源于12世纪,最早有“守护者”之意。牧羊人是羊群的守护者,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牧羊人身居深山,多变的山间气候、相对不便的生活一度导致该职业吸引力整体不高。法国农业部门为此出台有关提高牧羊人职业吸引力及认可度的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丰富培训形式、改善牧羊人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等,吸引更多法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该行业。如今,借助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教育培训项目、旅游项目等,牧羊人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康庞镇,有一个成立于1918年的“牧羊女”歌舞团,经历百余年发展,现在有成员70人左右。歌舞团创始人耐心搜集小镇所在阿杜尔河谷上游地区与牧羊人相关的服饰、舞蹈、音乐、传说和诗歌,歌舞团成员据此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歌舞,一直流传至今。演出时,他们身着牧羊人传统服饰,重现牧羊人守夜、结婚、聚餐、丰收等一幕幕生活场景。除了在剧场表演,他们也会在博物馆、街头和聚会上表演,向不同受众介绍比利牛斯山区的传统文化。许多牧羊人也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等组织形式,同当地村民一起推广、保护传统文化。

  夏季的比利牛斯山,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羊群咩咩、牧羊犬吠、牧羊人吆喝,交织成一首和谐的田园乐曲。偶尔还能听到山间回响的牧羊人之歌:“我在奥尔山谷学会了优秀的牧羊人手艺……哦,比利牛斯山……”代代相传的牧羊人文化,为法国南部山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比利牛斯山区的牧羊人之舞

2024年07月26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刘玲玲

  手臂高高抬起,舞步交叉回旋,裙摆舞动飘扬……伴随着三孔笛的悠扬旋律和半音阶手风琴的明快节奏,法国上比利牛斯省康庞镇的村民们跳起具有浓郁南法风情的牧羊人之舞。婉转悠扬的音乐,热情欢快的舞姿,既展现欢迎远方来客的喜悦,也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比利牛斯山区牧羊人的生活。

  比利牛斯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交界处,山脉形成的天然阻隔使法国一侧雨水丰沛,高山牧草每年可生长两到三茬,非常适宜放牧。在位于山脚的小镇卢尔德的比利牛斯山历史博物馆里,笔者了解到,牧羊作为当地一种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最早可追溯至史前时期。自中世纪起,牧羊人开始在当地生活,随季节迁徙放牧。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上比利牛斯省独有的乡村特征,积淀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直观地体现在牧羊人舞者的服饰上——女性往往身着多色条纹点缀的宽大裙子,头戴方巾,肩上覆着一条羊绒披肩;男性腰间系着羊毛腰带,头戴黑色尖头贝雷帽。这些手工制作的传统服饰,集功能性、耐用性为一体,富有浓浓的比利牛斯山区特色。

  现代法语中“牧羊人”一词起源于12世纪,最早有“守护者”之意。牧羊人是羊群的守护者,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牧羊人身居深山,多变的山间气候、相对不便的生活一度导致该职业吸引力整体不高。法国农业部门为此出台有关提高牧羊人职业吸引力及认可度的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丰富培训形式、改善牧羊人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等,吸引更多法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该行业。如今,借助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教育培训项目、旅游项目等,牧羊人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康庞镇,有一个成立于1918年的“牧羊女”歌舞团,经历百余年发展,现在有成员70人左右。歌舞团创始人耐心搜集小镇所在阿杜尔河谷上游地区与牧羊人相关的服饰、舞蹈、音乐、传说和诗歌,歌舞团成员据此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歌舞,一直流传至今。演出时,他们身着牧羊人传统服饰,重现牧羊人守夜、结婚、聚餐、丰收等一幕幕生活场景。除了在剧场表演,他们也会在博物馆、街头和聚会上表演,向不同受众介绍比利牛斯山区的传统文化。许多牧羊人也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等组织形式,同当地村民一起推广、保护传统文化。

  夏季的比利牛斯山,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羊群咩咩、牧羊犬吠、牧羊人吆喝,交织成一首和谐的田园乐曲。偶尔还能听到山间回响的牧羊人之歌:“我在奥尔山谷学会了优秀的牧羊人手艺……哦,比利牛斯山……”代代相传的牧羊人文化,为法国南部山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