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态度重塑“超雄”认知

2024-07-23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四川一名胎龄25周零5天的准妈妈发帖求助,称其在羊水穿刺检查时发现孩子样本Y染色体数目增多,推测为XY与XYY嵌合,而XY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雄综合征”。针对“留”与“流”之争,家属最新回应称“纠结了一个月决定终止妊娠,现已在医院。”

  超雄综合征,缘何挑动舆论神经?从网友留言看——有人将其称为“恶魔基因”“犯罪基因”,认为此类胎儿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性格暴虐的特征;有人列举了此类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发育迟缓、犯罪、无法生育……不难发现,超雄综合征早已被人们打上了太多的负面标签。然而,医学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唯有让科学回归科学,才不至于使学界共识在嘈杂喧嚣的网络环境中“被带偏”。

  据全世界最畅销的医学教科书《默沙东诊疗手册》,患有XYY综合征的男孩往往很高,并在语言方面有困难。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比,智商(IQ)常轻度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轻微的品行障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XYY综合征曾被认为有暴力及犯罪倾向,但此理论已经被认为错误。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界人士就此达成共识,并呼吁全社会“不应该再用各种过激的符号去丑化超雄综合征患者”。

  有必要追问,这种曲解乃至丑化源自何处?公开资料显示,英国遗传学者雅各布斯于196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其检测了197名精神疾病患者的染色体,结果发现有7名XYY染色体携带者;1966年,她又在《柳叶刀》上发表新的论文,称对315名男性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9名XYY男性是具有精神障碍的罪犯。尽管这一结论面临“样本有限”等质疑,但超雄综合征患者更容易成为罪犯的结论仍流传开去。加之,近年来一些育儿综艺、影视剧等将镜头对准XYY群体,这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也加深了人们对超雄综合征患者的刻板印象。

  医学,是科学,亦是人学。此次事件中,尽管这位准妈妈如部分网友所愿选择流产,但失去孩子的痛苦或许只有自己才能最深切地感受。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XYY的发生概率在1‰。这就意味着,世上仍有不少的妈妈站在风暴中心,面对科学、情感与社会压力交织在一起的伦理困境。是“留”还是“流”,她们在二者之间不停徘徊、艰难抉择。作为局外人,我们能提供的最大帮助,或许只有善意的尊重与真诚的祝福,绝对不能让恶语中伤成为压垮她们的一根稻草。

  面对生育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准妈妈们应定期产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争取健康孕育。此外,社会也应多些理性和淡定,学会以科学的医学知识积极应对焦虑与盲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科学态度重塑“超雄”认知

2024年07月23日 07:12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近日,四川一名胎龄25周零5天的准妈妈发帖求助,称其在羊水穿刺检查时发现孩子样本Y染色体数目增多,推测为XY与XYY嵌合,而XY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雄综合征”。针对“留”与“流”之争,家属最新回应称“纠结了一个月决定终止妊娠,现已在医院。”

  超雄综合征,缘何挑动舆论神经?从网友留言看——有人将其称为“恶魔基因”“犯罪基因”,认为此类胎儿会有暴力倾向或者性格暴虐的特征;有人列举了此类胎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发育迟缓、犯罪、无法生育……不难发现,超雄综合征早已被人们打上了太多的负面标签。然而,医学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唯有让科学回归科学,才不至于使学界共识在嘈杂喧嚣的网络环境中“被带偏”。

  据全世界最畅销的医学教科书《默沙东诊疗手册》,患有XYY综合征的男孩往往很高,并在语言方面有困难。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比,智商(IQ)常轻度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轻微的品行障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XYY综合征曾被认为有暴力及犯罪倾向,但此理论已经被认为错误。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界人士就此达成共识,并呼吁全社会“不应该再用各种过激的符号去丑化超雄综合征患者”。

  有必要追问,这种曲解乃至丑化源自何处?公开资料显示,英国遗传学者雅各布斯于1965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其检测了197名精神疾病患者的染色体,结果发现有7名XYY染色体携带者;1966年,她又在《柳叶刀》上发表新的论文,称对315名男性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9名XYY男性是具有精神障碍的罪犯。尽管这一结论面临“样本有限”等质疑,但超雄综合征患者更容易成为罪犯的结论仍流传开去。加之,近年来一些育儿综艺、影视剧等将镜头对准XYY群体,这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也加深了人们对超雄综合征患者的刻板印象。

  医学,是科学,亦是人学。此次事件中,尽管这位准妈妈如部分网友所愿选择流产,但失去孩子的痛苦或许只有自己才能最深切地感受。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XYY的发生概率在1‰。这就意味着,世上仍有不少的妈妈站在风暴中心,面对科学、情感与社会压力交织在一起的伦理困境。是“留”还是“流”,她们在二者之间不停徘徊、艰难抉择。作为局外人,我们能提供的最大帮助,或许只有善意的尊重与真诚的祝福,绝对不能让恶语中伤成为压垮她们的一根稻草。

  面对生育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准妈妈们应定期产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争取健康孕育。此外,社会也应多些理性和淡定,学会以科学的医学知识积极应对焦虑与盲从。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