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被测出AI代写:AI检测技术问题暴露

2024-07-23 07:00 来源:红网

  随着AI技术日益渗透到学术领域,不少大学生会在论文写作时选择借助AI工具辅助。为避免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确保论文的原创性,许多高校针对2024届毕业生首次发布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的通知。但是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原创的论文却被检测出高AI率,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只能进行多次修改,但修改后的论文始终不及原文通顺流畅。AI检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防止学生使用AI代写论文,但目前来看AI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出现误判的可能性,由此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7月22日 澎湃新闻)

  原创论文由于语言风格、语法逻辑等因素被误扣上AI代写的帽子,首先损害的是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和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四川大学生林天乐持续一学期每天早上九点到实验室打卡写论文,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有时还会熬夜到十二点,信心十足地写了近四万字,却被检测出AI代写,林乐天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为了降低AI率,一些学生不得不牺牲论文的通顺和流畅度甚至放弃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逻辑构建,这无疑是对论文质量的一大损害。AI检测系统的算法和规则不够透明,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论文为何被判定为AI代写,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申诉和修改,只能采用一些机械化的修改方法,例如将简单的话语改得更复杂、将学术化的语言改得口语化来避检,最后导致论文原本出彩的地方也被改得平平无奇。当学生们不再追求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而仅仅是为了通过AI检测而修改论文时,学术的本质便已经悄然改变。

  更为严重的是,AI检测技术的存在还引发了一种悖论: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类时,人类自己写的句子也越来越像人工智能。这种趋势使得AI检测的判断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一方面,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类写作的风格和逻辑;另一方面,人们为了降低AI率而不得不采用一些机械化的修改方法,使得自己的论文越来越像AI写的。这种悖论也给AI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AI检测技术在学术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高校及专业机构应不断优化和完善AI检测系统,减少误判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技术,学生论文的检测和评价仍然需要专业老师的判断和学生对于研究和写作过程的自我阐述。

  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展示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检验其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论文进行AI检测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回应,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完善AI检测技术并注重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让技术成为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不是阻碍学术发展的绊脚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原创论文被测出AI代写:AI检测技术问题暴露

2024年07月23日 07:00   来源:红网   赵雯雯

  随着AI技术日益渗透到学术领域,不少大学生会在论文写作时选择借助AI工具辅助。为避免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确保论文的原创性,许多高校针对2024届毕业生首次发布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的通知。但是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原创的论文却被检测出高AI率,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只能进行多次修改,但修改后的论文始终不及原文通顺流畅。AI检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防止学生使用AI代写论文,但目前来看AI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出现误判的可能性,由此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7月22日 澎湃新闻)

  原创论文由于语言风格、语法逻辑等因素被误扣上AI代写的帽子,首先损害的是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和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四川大学生林天乐持续一学期每天早上九点到实验室打卡写论文,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有时还会熬夜到十二点,信心十足地写了近四万字,却被检测出AI代写,林乐天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为了降低AI率,一些学生不得不牺牲论文的通顺和流畅度甚至放弃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逻辑构建,这无疑是对论文质量的一大损害。AI检测系统的算法和规则不够透明,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论文为何被判定为AI代写,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申诉和修改,只能采用一些机械化的修改方法,例如将简单的话语改得更复杂、将学术化的语言改得口语化来避检,最后导致论文原本出彩的地方也被改得平平无奇。当学生们不再追求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而仅仅是为了通过AI检测而修改论文时,学术的本质便已经悄然改变。

  更为严重的是,AI检测技术的存在还引发了一种悖论: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像人类时,人类自己写的句子也越来越像人工智能。这种趋势使得AI检测的判断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一方面,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类写作的风格和逻辑;另一方面,人们为了降低AI率而不得不采用一些机械化的修改方法,使得自己的论文越来越像AI写的。这种悖论也给AI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AI检测技术在学术方面的应用。一方面,高校及专业机构应不断优化和完善AI检测系统,减少误判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技术,学生论文的检测和评价仍然需要专业老师的判断和学生对于研究和写作过程的自我阐述。

  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展示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检验其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论文进行AI检测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回应,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完善AI检测技术并注重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让技术成为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而不是阻碍学术发展的绊脚石。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