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日益渗透到学术领域,不少大学生会在论文写作时选择借助AI工具辅助。为避免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确保论文的原创性,许多高校针对2024届毕业生首次发布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的通知。但是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原创的论文却被检测出高AI率,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只能进行多次修改,但修改后的论文始终不及原文通顺流畅。AI检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防止学生使用AI代写论文,但目前来看AI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出现误判的可能性,由此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7月22日 澎湃新闻)
原创论文由于语言风格、语法逻辑等因素被误扣上AI代写的帽子,首先损害的是论文评价的公正性和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四川大学生林天乐持续一学期每天早上九点到实验室打卡写论文,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有时还会熬夜到十二点,信心十足地写了近四万字,却被检测出AI代写,林乐天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为了降低AI率,一些学生不得不牺牲论文的通顺和流畅度甚至放弃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逻辑构建,这无疑是对论文质量的一大损害。AI检测系统的算法和规则不够透明,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论文为何被判定为AI代写,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申诉和修改,只能采用一些机械化的修改方法,例如将简单的话语改得更复杂、将学术化的语言改得口语化来避检,最后导致论文原本出彩的地方也被改得平平无奇。当学生们不再追求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而仅仅是为了通过AI检测而修改论文时,学术的本质便已经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