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某小区共有20多只宠物狗相继被毒死,在多个犬只体内检出了鼠药成分。这并非个例,《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毒杀犬只事件在多地时有发生。
新闻一出,讨论不断。有人认为投毒行为影响恶劣、必须严惩;也有人认为“遛狗牵绳戴嘴套”则不会有悲剧发生。说到底,毒杀犬只的争议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尽管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各大城市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对养犬行为进行管理。但在现实中,由于执法不到位,并没有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形成震慑,一些狗主人抱着侥幸心理,理所当然地就不系绳遛狗。而诸多狗伤人的事件见诸报端,每次都会引发一番舆论热潮,可见矛盾之深。
此前就有所谓的“正义之士”认为,投毒杀犬可以倒逼文明养犬。但这种想法显然太过偏激,且不说在公共场所投毒可能会误伤无辜,哪怕是真产生了纠纷,也可以通过好好沟通、合法合规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一言不合就投毒,多吓人?据报道,还有人隔墙往人家家里投掷有毒食物,导致两只狗死亡,这就不仅涉嫌违法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养犬的风尚自然是好事,但无论如何,各方应形成共识:以暴制暴要不得,如此手段只会加剧冲突。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些毫无顾忌的情绪宣泄,实际上也于解决问题无益。缓解矛盾、让养犬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归根结底要管好“人”。对于投毒杀犬者,要依法惩治;而对于不文明养犬行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惩罚规定,以法治手段形成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