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好吃的锅包肉在哪里?近日,吉林省吉林市用一场“世界锅包肉大赛”制造了这个悬念。大赛共吸引近300名来自海内外的锅包肉制作高手参加,带来了直径1.1米的巨型锅包肉和麻辣、榴莲、芝士等新口味。这条自带色香味的新闻,预示着网红城市的比拼已进入新阶段,从等待天降流量升级为主动创造流量。
吉林市炒的是锅包肉,要的是吸引力。锅包肉是东北菜系的招牌菜,然而,这座城市抢先用一场锅包肉大赛给自己带来热度、人气和效益。据商务部门测算,开赛当天,全市2万多家餐厅累计售卖锅包肉10.4万份,是往年同期的8.92倍。火爆的锅包肉还拉动了旅游和消费增长。6月28日至30日,吉林市33家A级景区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8.27%,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78%,10条美食街实现营业额288.5万元。
可以说,吉林市通过举办锅包肉大赛,实现了对互联网流量的“人工降雨”,把各地翘首以盼的“泼天富贵”引入自家。这一尝试,可以为全国众多城市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即如何通过策划与执行,从“等客来”转变为“引客来”。
分析近年“出圈”的网红城市,美食往往是点燃话题的关键要素,吉林市选择以大众熟悉的锅包肉为切入点,是个讨巧的选择。不过,锅包肉大赛真正的“秘方”不是美食,而是大赛背后所体现的理念:主动出击,创新求变。它强调,争取游客不能停留在被动等待,也不能仅限于抄作业式地“宠粉”。请大V宣传也好,办活动也好,塑造城市吸引力关键在于挖掘并放大自身独特性,将这些元素与现代生活、游客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引发共鸣的“城市IP”,形成口碑传播,带动更广泛的关注度与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