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不少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运送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令人吃惊的是,换货运输时并不清洗罐体,造成食用油被残留的化工液体污染,混用、不清洁已成罐车运输行业的常态。
摆上百姓餐桌的食用油,里面哪怕只掺杂微量的化工液体,也会威胁人体健康。据报道,煤制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其中包含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可导致中毒,苯或氨基苯成分较多时,还可能影响造血功能。而一名罐车司机表示,“煤制油已经算干净的”,还有些不常见的化工液体残留混在食用油中,风险难以预料。
事关食品安全,罐车司机为何敢如此胆大包天?一方面是利益驱使,洗罐费不便宜,司机为节省成本,清洗环节能省则省;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油罐不干净,丝毫不影响接单。食用油厂家验罐只是走个形式,买家则毫不知情,监管几乎为零,各个环节都不“正眼瞧一眼”,无异于默认这个行规。
据报道,有的食用油厂家验罐潦草,只看泄油口干净与否,司机做做门面工作便可敷衍了事;有的认字不认车,只要求罐体有“食用油专用”字样,司机喷漆涂改、自抬身价,即便痕迹明显,仍可轻松过关;有的干脆连过场都没有,只要来车都给装。而在卸货时,买家虽有心取样检验,但碍于检验项目有限,无法覆盖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门类,即便食用油中掺入其他杂质,也大概率验不出来。疑似被污染的食用油,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分装销售、送上了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