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4-06-24 06:54 来源:人民日报

  冰川雪山、河湖湿地、草地森林,青海生态系统丰富多样,风光壮美,是资源宝库,也是生态屏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内蒙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点题,指出“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面对长江沿岸省份,强调“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地方发展把脉定向。谆谆告诫里,蕴含着智慧,体现着远见。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只有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而非盯着脚下的、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才能找准发展方向。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宜昌着力破解“化工围江”,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向高端产业发展。一家磷化工企业培育壮大微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产品从论吨卖到论克卖。实践证明,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就能找到发展的破题之策和乘势之举,实现“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地方的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顾实际铺摊子,“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对发展就会弊大于利。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内蒙古立足“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实现了从“羊、煤、土、气”到“扬眉吐气”的蝶变。浙江温州洞头滩涂资源丰富,发展光伏项目,短期内就能带来可观收入,但考虑到可能影响岸线美观,建设过程也会影响生态,最终将项目搁置,转而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退取舍之间,是“为”与“不为”的科学考量。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统筹起来,才能做到进退有据、取舍有道,找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考虑“一方水土”,保持定力,避免一哄而上,同时脚踏实地,看准了便加油干,就能将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开辟新赛道,孕育新希望。

  当然,时与势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与“不为”也会互相转化。过去,西部地区的货物多数先向东运至沿海城市,再经海运通达世界各地。过长的物流周期,曾让一家企业放言再也不承接生鲜货物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欧班列畅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这家企业改变了主意,生鲜产品又成为其货单上的常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主动应变,定能更好把握“为”与“不为”的时度效,始终站稳脚跟、抢占先机。

  “为”与“不为”的选择背后,是对发展为了什么的回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自身实际在大局中找准定位,“为”与“不为”才能殊途同归,共同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4年06月24日 06:54   来源:人民日报   尹双红

  冰川雪山、河湖湿地、草地森林,青海生态系统丰富多样,风光壮美,是资源宝库,也是生态屏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内蒙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点题,指出“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面对长江沿岸省份,强调“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地方发展把脉定向。谆谆告诫里,蕴含着智慧,体现着远见。

  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只有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而非盯着脚下的、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才能找准发展方向。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宜昌着力破解“化工围江”,推动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转、搬,向高端产业发展。一家磷化工企业培育壮大微电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产品从论吨卖到论克卖。实践证明,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就能找到发展的破题之策和乘势之举,实现“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地方的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顾实际铺摊子,“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对发展就会弊大于利。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内蒙古立足“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实现了从“羊、煤、土、气”到“扬眉吐气”的蝶变。浙江温州洞头滩涂资源丰富,发展光伏项目,短期内就能带来可观收入,但考虑到可能影响岸线美观,建设过程也会影响生态,最终将项目搁置,转而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退取舍之间,是“为”与“不为”的科学考量。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统筹起来,才能做到进退有据、取舍有道,找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考虑“一方水土”,保持定力,避免一哄而上,同时脚踏实地,看准了便加油干,就能将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开辟新赛道,孕育新希望。

  当然,时与势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与“不为”也会互相转化。过去,西部地区的货物多数先向东运至沿海城市,再经海运通达世界各地。过长的物流周期,曾让一家企业放言再也不承接生鲜货物了。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欧班列畅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这家企业改变了主意,生鲜产品又成为其货单上的常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主动应变,定能更好把握“为”与“不为”的时度效,始终站稳脚跟、抢占先机。

  “为”与“不为”的选择背后,是对发展为了什么的回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自身实际在大局中找准定位,“为”与“不为”才能殊途同归,共同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