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首批14个沿海城市开放40周年。笔者根据这些地区发布的2023年统计公报测算,截至2023年底,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9.1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进出口贸易总额10.4万亿元,约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今年一季度GDP30强城市中,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占据10席,依然是我国经济重要引擎。
1984年5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些港口城市和4个经济特区,在沿海从北到南联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经济建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重塑了这些沿海城市的面貌,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激发了巨大市场活力。14个沿海城市横向对比,虽然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经济规模有大有小,但与自身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198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0万标箱,2023年已突破4900万标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上海经济总量2021年迈上4万亿元台阶,2024年有望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广州2023年成为我国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省会城市。此外,天津、宁波、青岛、福州、南通、烟台也均已是万亿元级城市。江苏连云港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城市到临港工业城市、从曾经的交通“边缘末梢”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跨越。浙江温州民营经济“浓度”达到“99999”:企业数量占比、对GDP的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业人员占比、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90%。我国各类开放平台中的“金字招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也是诞生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