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根据方案,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共181项,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共300项。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惠民之举。不少患者都有这样不愉快的就医体验: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检查检验还得再来一遍,费钱又费时。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可见,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此外,患者不用做重复检查,也可节约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2022年3月正式施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相关部门持续落实和推进,但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重复检查检验现象依旧存在。原因何在?一些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质量不高,是其他医疗机构不认结果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技术和质控标准,推进各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项目同质化,既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又能让人民群众在求医问药时不闹心、更省心。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助力打通数据壁垒的有效方法。比如,上海市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甘肃省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200多家二级医院接入平台,共享各类检查检验报告8000多万份。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化,有助于实现医院间共享。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也要完善监管职能,强化医疗健康数据保护,保护好患者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