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5-20 06:56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月20日 06:56   来源:广州日报   秦攀博 康达华 伋杏濛 平思情 葛思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广州市委党校聚焦“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开展学习培训,近期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改革办)、市国资委等部门分别联合举办了“‘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核心竞争力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突发舆情应对与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等系列专题研讨班,邀请校外专家领导以及组织校内骨干教师授课,赴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南沙科学城等地开展现场教学,组织翻转课堂、结构化研讨、全班交流等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能力本领、纪律作风,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智慧力量。现摘选研讨班成果,以飨读者。

  涵养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奋力推动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传承“英雄精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广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在前列”是其传承英雄精神的生动写照。三元里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序幕;黄花岗起义,点燃了民众的革命火焰;召开“团一大”,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共青团组织;中共三大,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开办农讲所,向全国播撒革命火种;发动广州起义,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城市红色政权……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伟大英雄血脉的英雄城市。作为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英雄城市,广州始终走在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追求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前列。赓续传承英雄精神,从中汲取昂扬奋进的精神动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而言,意义重大。必须进一步弘扬英雄精神,自觉内化为行动的指南,为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发扬“创造精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广州,“走在前列”是其发扬创造精神的真实写照。从举办“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到改革开放时的岭南春早、珠江潮涌,广州以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探索了众多的“全国率先”“全国首创”——率先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率先闯关价格改革,成立第一个农村股份制经济联社,首创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众多创造,聚沙成塔,汇流成海。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创造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推动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践行“实干精神”。实干兴邦,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是践行实干精神的现实写照。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广州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汽车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位,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科研城市排名提升至全球第8位,科技创新实现新跃升;《南沙方案》加快实施、东部中心轮廓初现,城市建设展现新气象……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无一不是以实干为底色。奋进关键之年,广州需要进一步践行“实干精神”,激发改革、开放、创新的“三大动力”,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南沙开发建设为牵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历史文化核、现代活力核、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老广州、新广州、未来广州交相辉映,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前进,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城市、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以“二次创业”实干奋进姿态,“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努力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总之,涵养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精神力量,全市上下务必继续弘扬英雄精神、创造精神、实干精神,提振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纲举目张、蹄疾步稳,努力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篇章。

  (执笔人:秦攀博,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践行广州国企担当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勇挑重任、彰显担当。长期以来,广州国有企业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既是当前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国有企业不仅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更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支撑。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路径。

  广州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因地制宜。一方面,要立足优势。坚持分类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处理好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要发挥广州国有企业产业布局广的优势,坚持先立后破,不搞一刀切,加快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发挥广州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业上的领头羊作用,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挥广州基础研究扎实和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依托以广州实验室为代表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思维、地区科创前瞻等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能力,加强国有企业对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带动能力。此外,要持续释放土地资源,提高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为国有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广州国有企业力量。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夯实广州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以及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打通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快速通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为企业进军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芯片制造等新兴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奠定创新基础。要深刻认识绿色生产力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落实“双碳”目标,加快布局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要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要向制约广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开刀”,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路”,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要持续释放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产产出效益,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薪酬分配奖惩机制,引导企业积极聚焦主业。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广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运用数字技术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化管理流程等,突破传统“经验模式”“决策模式”的制约,为动态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提升决策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依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广州国有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本领,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争做广州示范。

  (执笔人:康达华,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以改革攻坚的勇气锐气朝气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广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州要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进一步增强改革攻坚的勇气锐气朝气,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二次创业再出发”,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要增强改革攻坚的勇气锐气朝气,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当前,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必须进一步站高望远、解放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形势愈加复杂,改革任务愈加艰巨,做改革工作的谋划者、践行者、推动者,就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增强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各方面的思想大解放,用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立足职能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真正做到敢想、敢干、敢为,再开新局、再蹚新路、再攀高峰,以更多领跑全国的改革,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二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更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抓住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的机遇,树立“产业友好型”理念,推出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打造招商引资“金字招牌”,续写广州“千年商都”的新辉煌。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南沙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黄埔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为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环境,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梳理评估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实化细化落实“民营经济20条”,构建合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加强合作;打造一批改革样板和示范尖兵,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要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破除制约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争取投融资体制改革国家试点,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吸引外资参与产品投资,探索设立国家级交易平台;支持国有企业率先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要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在准确把握中央及省委改革部署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的基础上统筹谋划,立足长远,把握趋势。要树立全局意识、整体观念,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征程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和关节点,在重要领域集中发力、形成优势,牵引带动其他改革。要推出更多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的首创性改革举措,继续打造一批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项目。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准确把握改革举措之间的关系,多措并举、互补联动、集成配套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里,广州改革要突出重点,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平台开发开放、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民生保障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执笔人:伋杏濛,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师)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二次创业”启新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广州“二次创业”再出发,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前列、作示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凝心聚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畅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数据流通规则等途径,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并使其高效流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同时,利用广州高等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大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经费投入,建设政企校等主体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培育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要完善以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机制,通过推动骨干龙头企业提炼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和市场开展“订单式”研发、做优做实“揭榜挂帅”项目等途径,从源头提升科技创新研究成果供给质量。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跃迁升级。积极推动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实现“老产业”焕发新活力。要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实现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深化丰富数据的场景应用,发挥数字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区域内优渥及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等资源,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要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为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提供可持续金融保障。用好广州产业母基金、创投母基金,与头部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紧密契合广州产业规划,孕育孵化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强做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要依托广州南沙“未来发展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两个空间载体,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一方面,南沙要以科学城为核心,发挥创新主体集聚优势,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另一方面,东部中心要立足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集群,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地。要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挖掘城乡资源禀赋、本土优势,做好以投促引、产业协作、消费帮扶、人才培训等文章,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资源空间。要以打硬仗的精气神抓紧城中村改造,重塑产城空间。既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进程,释放更多产业载体空间,为产业项目提供用地资源;又要同步完善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环境品质跃升,为人才扎根广州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多措并举育才引才、留才用才。一是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质素产业工人队伍。立足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人才源头供给质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中国特色学徒制等途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增强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关键核心技术紧缺人才动态清单,优化人才补贴政策,分类有序组织人才引进培育计划;通过人才数据库建设、打造高端行业论坛等途径,精准畅通人才与需求方的沟通渠道。

  (执笔人:平思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讲好广州故事 迈向世界文化名城

  面向2049,广州提出要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迈向具有“国际眼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州特质”的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文化名城,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广州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以新时代表达、国际化叙事,讲好岭南故事,用鲜活的城市品牌形象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建设成就。

  让世界读懂中国,广州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广州自古就是世界与中国交往的核心枢纽。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更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南风窗”。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赴华之旅、1992年意大利总理安德烈奥蒂的中国之行,广州都是重要一站。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非正式会晤时,以广州为例面向世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肯定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寄望广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这充分彰显出总书记、党中央对广州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广州要继续承担好“南风窗”之责,讲好广州故事、中国故事,让世界在这里读懂中国。

  建优城市品牌形象国际传播的立体系统。在传播主体上,作为世界一线城市、中国对外交往窗口、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要激活涉外机构多、海外华侨多、国际友城多等渠道优势,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广州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活动中,形成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公众组成的多元主体结构,进一步提高广州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传播策略上,广州要发挥自身独有的传媒集群强、国际交往经验丰富、文化影响力深远等优势,遵循差序传播逻辑,聚焦微观、中观叙事,围绕持续增强“近传播”、重点开展“中传播”、探索突破“远传播”的传播策略,构建能够形成强烈广州“城设”的品牌形象。在传播重点上,广州应发挥好产业优势,做好“未来传播”。青年群体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未来的力量,中国的青年群体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全球的青年群体也是国际关系未来走向的决定力量。音乐、电竞、动漫往往是能够突破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差异,获得青年群体认同的有力传播路径,广州在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储备位居全国前列,应鼓励、支持相关机构、企业,以全球青年群体为对象,以广州故事为媒介,打造精品内容,为广州城市品牌形象的国际传播赋能。

  以新时代表达、国际化叙事,讲好城市之魂、城中之人的故事。了解一个城市的魂,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背靠南岭、面向南海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乘风破浪的开拓精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广州积极拥抱时代浪潮,率先投身工业化,成为中国制造业发源地之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率先试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放眼全国,广州是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省会城市,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新风扑面”。这种立于时代潮头不断开拓创新的城市之魂,正是广州不断焕新的活力源。城,所以盛民也。讲好城市的故事,关键在人。要通过“人”的视角,让世界看到,在这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中映射着云山珠水的绿影碧波,这种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同发展的城市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写就的鲜活故事,更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直观图式。

  (执笔人:葛思坤,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