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证能“扫码验真”?要终端和源头两手抓

2024-04-12 07:19 来源:光明网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等,属于特种作业。因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危险性,所以按照国家规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但据央视调查,由于利益驱使,特种作业证制假售假等乱象也屡有发生。

  从央视的调查报道来看,特种作业证相关的黑色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扫描某些假证的二维码,能够打开一个假的官方网站,假证上发证机关名称、有效期、工种信息一应俱全。这种假证不要说能蒙蔽外行人,执法人员稍不留神,都可能被蒙混过去。因为假网站看起来几乎和官方网站一样。

  从假网站到假证,整个造假链条虽然看起来比较完备,但不法分子赌的还是执法环节的疏漏。只要执法人员加强执法力度,通过应急部官方网站或者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平台一一核实证件,这些假证就无所遁形。也就是说,假证假网站,更多只能用来欺骗不懂行的人,遇到认真负责的执法人员,其实骗局是很容易揭穿的。

  比如北京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通过扫码假证发现了假官网、查出了假证件,进而展开大范围调查,有效打击了整个黑色产业链。但因为特种作业工资待遇相对优厚,证件“含金量”高,在庞大的现实需求面前,也就决定了执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打掉某个犯罪团伙,也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强化市场终端执法,监管部门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顺藤摸瓜,肃清相关产业链,这样才会遏制某些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除了终端的倒查之外,证件源头上的治理也不能松懈。正如执法人员分析的,除了这些“真的假证”之外,还有同样可怕的“假的真证”。即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虽然通过培训拿到了真的证件,但因为培训是“走过场”,工人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拿了证也并不专业。这种“假的真证”,危害性可能比“真的假证”还大。因为在发生致命事故之前,再严格的执法也不能消除人员隐患,谁会怀疑一个取得官方证件的人呢?

  对这样的隐患,唯有在源头上加强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监督,通过鼓励举报、提高抽查频次等方式,对这些机构的日常培训和发证环节加强监督,倒逼这些机构从严把关,守土有责。近些年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因违法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从业人员拿着假证或无证上岗,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血的教训,必须多加反思,有针对性地堵上安全漏洞。

  在媒体报道中,一个假网站就有超过1.9万人购买了假证,施工工种涵盖电气焊、高空作业、起重、信号等39种高风险作业。这些人员去了岗位,就等于埋下安全隐患,让人后怕。为避免更多悲剧发生,从源头和终端发力监管刻不容缓。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假证能“扫码验真”?要终端和源头两手抓

2024年04月12日 07:19   来源:光明网   守一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等,属于特种作业。因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危险性,所以按照国家规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但据央视调查,由于利益驱使,特种作业证制假售假等乱象也屡有发生。

  从央视的调查报道来看,特种作业证相关的黑色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扫描某些假证的二维码,能够打开一个假的官方网站,假证上发证机关名称、有效期、工种信息一应俱全。这种假证不要说能蒙蔽外行人,执法人员稍不留神,都可能被蒙混过去。因为假网站看起来几乎和官方网站一样。

  从假网站到假证,整个造假链条虽然看起来比较完备,但不法分子赌的还是执法环节的疏漏。只要执法人员加强执法力度,通过应急部官方网站或者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平台一一核实证件,这些假证就无所遁形。也就是说,假证假网站,更多只能用来欺骗不懂行的人,遇到认真负责的执法人员,其实骗局是很容易揭穿的。

  比如北京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通过扫码假证发现了假官网、查出了假证件,进而展开大范围调查,有效打击了整个黑色产业链。但因为特种作业工资待遇相对优厚,证件“含金量”高,在庞大的现实需求面前,也就决定了执法不可能一蹴而就。打掉某个犯罪团伙,也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强化市场终端执法,监管部门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顺藤摸瓜,肃清相关产业链,这样才会遏制某些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除了终端的倒查之外,证件源头上的治理也不能松懈。正如执法人员分析的,除了这些“真的假证”之外,还有同样可怕的“假的真证”。即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虽然通过培训拿到了真的证件,但因为培训是“走过场”,工人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拿了证也并不专业。这种“假的真证”,危害性可能比“真的假证”还大。因为在发生致命事故之前,再严格的执法也不能消除人员隐患,谁会怀疑一个取得官方证件的人呢?

  对这样的隐患,唯有在源头上加强对安全生产培训机构的监督,通过鼓励举报、提高抽查频次等方式,对这些机构的日常培训和发证环节加强监督,倒逼这些机构从严把关,守土有责。近些年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因违法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从业人员拿着假证或无证上岗,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血的教训,必须多加反思,有针对性地堵上安全漏洞。

  在媒体报道中,一个假网站就有超过1.9万人购买了假证,施工工种涵盖电气焊、高空作业、起重、信号等39种高风险作业。这些人员去了岗位,就等于埋下安全隐患,让人后怕。为避免更多悲剧发生,从源头和终端发力监管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