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分级标识帮你喝杯“明白奶茶”

2024-04-08 10:17 来源:东方网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0糖”“0卡”“0脂肪”已成为很多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而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4月7日红星新闻)

  据报道,这种“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是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参与试点的企业在包装、菜单等处清晰标注分级标识。据企业反映,加标后,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明显提升。

  毋庸讳言,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据了解,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约1.25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而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少油”“少盐”“少糖”等关键词在外卖平台的日均搜索频次,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尤其是,“少糖”相关搜索词同比增长901%;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控糖”关键词的文章,超过101万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吸引客源,近些年来,不少商家纷纷将“无糖”“低糖”“0卡”作为卖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现实中,有的商家对饮料营养成分标注并不清晰。同时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也实在无法弄清楚所谓的“无糖”“低糖”“0卡”等究竟是否属实,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在这次饮料分级试点之前,媒体了解到,上海疾控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工作人员对13个品牌销量前三名的现制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发现,93.3%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g,47.4%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实测总糖大于5g。如果按照最新试点的饮料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由此可知,某种程度有的商家打出的所谓“含糖量”旗号,其实是一本“糊涂账”。消费者往往在无从知晓真相的情况下,被动摄入过量糖分,进而给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饮料中有很多营养成分,其中糖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曾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基于此,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无疑意义非凡,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识各类饮料,避开“雷区”,于业内饮料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而言,也可谓一份货真价实的“指导方案”。

  营养健康指导事关全民健康,事关健康中国建设。推动该项目落地落实,需久久发力,各方形成合力。无论从何角度,上海推出的这次饮料分级试点行动都可谓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把落实科学膳食目标这一攸关全民健康的事做得更好,不断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饮料分级标识帮你喝杯“明白奶茶”

2024年04月08日 10:17   来源:东方网   季萌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0糖”“0卡”“0脂肪”已成为很多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而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4月7日红星新闻)

  据报道,这种“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是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个等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参与试点的企业在包装、菜单等处清晰标注分级标识。据企业反映,加标后,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明显提升。

  毋庸讳言,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庞大、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据了解,我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约1.25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而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少油”“少盐”“少糖”等关键词在外卖平台的日均搜索频次,较2021年同比大幅增长,尤其是,“少糖”相关搜索词同比增长901%;在一些社交平台,搜索“控糖”关键词的文章,超过101万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吸引客源,近些年来,不少商家纷纷将“无糖”“低糖”“0卡”作为卖点。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现实中,有的商家对饮料营养成分标注并不清晰。同时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也实在无法弄清楚所谓的“无糖”“低糖”“0卡”等究竟是否属实,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在这次饮料分级试点之前,媒体了解到,上海疾控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令人担忧。工作人员对13个品牌销量前三名的现制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发现,93.3%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g,47.4%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实测总糖大于5g。如果按照最新试点的饮料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由此可知,某种程度有的商家打出的所谓“含糖量”旗号,其实是一本“糊涂账”。消费者往往在无从知晓真相的情况下,被动摄入过量糖分,进而给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饮料中有很多营养成分,其中糖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曾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基于此,上海试行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无疑意义非凡,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辨识各类饮料,避开“雷区”,于业内饮料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而言,也可谓一份货真价实的“指导方案”。

  营养健康指导事关全民健康,事关健康中国建设。推动该项目落地落实,需久久发力,各方形成合力。无论从何角度,上海推出的这次饮料分级试点行动都可谓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把落实科学膳食目标这一攸关全民健康的事做得更好,不断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