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后,低空经济再迎重大政策利好——
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着力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
eVTOL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动化、不依赖机场跑道、能够垂直起降的飞行器,也被称为“飞行汽车”“空中的士”,可载人或载物,既有有人驾驶的也有无人驾驶的。相比于无人机,eVTOL有更大的有效载重,可以执行运输、医疗等任务;相较于直升机,其不需要在机场起降、维护成本更低,更适合在城市中运营,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近。各界普遍认为,eVTOL未来最大也最具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是空中短途出行,商业化运营后或将改变城市出行格局,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eVTOL也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
打“飞的”早已从科幻走向现实。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的亿航智能,是广州本土企业;深圳结合eVTOL产业链发展短板,积极开展重点企业引培工作,被认为是“国内对低空经济产业支持力度最大的城市”;上个月,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深圳—珠海)演示飞行成功,将单程两三个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这都充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是低空经济赛道的“桥头堡”,已经率先“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