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都备受关注。具体到金融领域,一系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3月11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时也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警惕花样翻新的非法金融活动。
金融“3·15”要抓典型,更要抓日常。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为何重要?这是践行金融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的有力举措,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两类风险。一是劣币驱逐良币。不法金融活动凭借“保本高息”诱饵扰乱市场,消费者、正规金融机构利益受损,市场失序。二是正规金融机构的个别工作人员也可能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相较于前者,后者对产品不熟悉、对规则不了解,更容易被前者敲竹杠。
抓典型,就是要解决当前金融消费者最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如何有效识别花样翻新的非法金融活动?购买理财产品时,个别工作人员误导销售怎么办?“代理退保”“征信修复”等非法职业代理的危害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开正门、堵偏门”。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非法金融活动露头就打,并确保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理财产品销售“录音录像”要求等,及时查漏补缺,筑牢风险防范堤坝。
抓日常,就是要从长远计,完善制度建设,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并有效联动各方力量,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重点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